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際教育專案融入國中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2019) 范雅筑; Fan, Ya-Chu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引領教育工作者關注世界改變,並透過教育實踐開展學生對國際議題、全球發展與世界和平的理解與意識,培養國際關懷與行動。本研究將國際教育、專案式學習、資訊與通訊科技融入國中二年級英語教學,以瞭解此教學模式發展歷程及其對學生在全球觀培養之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為教師進行教學,對一班八年級學生實施以國際教育專案融入英語之課程。本研究採觀察、訪談、文件等方法蒐集資料,並以「全球觀量表」測驗學生全球觀發展的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1. 國際教育英語課程方案開創了結合英語、國際教育與專題探究的教學模式;2. 課程發展過程為改變師生角色與互動模式的歷程,3. 課程方案培養學生的探究力;4. 課程方案培養學生的全球觀,以及5. 專案式學習提供大量英語運用機會。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中階段國際教育推廣、政策制定、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發展等面向提出建議,並對後續研究提供方向。國際教育推廣方面:1. 國際教育推動不僅由上而下的政策實施,亦需由下而上進行教學改革;2. 國際教育之落實需重視在職教師國際觀的提升。教育政策方面:1. 建議政府建置現職教師國際教育課程發展及教學類的長期而直接的支持性系統;2. 建置系統性的國際教育課程資料庫。課程實施方面:1. 國際教育專案式課程宜重視各種差異與多樣性;2. 透過窠巢式融入英語課程落實全球競合力之培養。教師專業發展方面:1. 以協同教學模式共同建構英語溝通能力與國際教育知能;2. 國中階段適合進行國際教育專案,研究班群可擴展至普通班群;3. 教師全球觀是課程實施之關鍵,而其亦隨課程一同發展;4. 教師探究能力跟隨學生學習之方向而與之改變,意即教師之探究力亦隨著專案式學習的教學活動而成長。Item 國中生國際教育學習經驗探究(2017) 柯姵伃; Ko, Pei-Yu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生對於國際教育的看法、學習經驗與學習成果,並探討可能影響國中生國際教育學習經驗的因素,並於最後提出建議提供中小學學校教育人員實施國際教育之參考。本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公立國中二年級和三年級共2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透過訪談、觀察、問卷調查與文件分析的方式來蒐集資料。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結論如下: 壹、學生對國際教育的定義、內容和學習方法能提出自身的見解,學生眼 中的國際教育是實用且具高度學習價值的。 貳、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導國際教育教育課程時,教學活動較一般課程多 元,增加學生主動參與和與同儕互動的機會。 參、學生認為國際教育課程的教材內容較生活化,且能與學生生活連結。 肆、學生認為國際教育的學習方法翻轉了以往被動接受的學習型態,轉變 為主動學習的方式。 伍、學生認為國際教育的多元評量方式讓學生在評量過程中學習成長,在 評量後獲得回饋。 陸、學生認為在參與學校國際教育課程及活動後,「國家認同」、「國際 素養」方面獲得提升,但「全球競合力」及「全球責任感」目標則無 明顯進步。 柒、學生認為「國際交流」的學習效益大。 捌、「學生個人特質」、「家庭背景」、「教師教學」、「學校環境」、 「社會文化脈絡」等因素,可能影響學生的國際教育學習經驗。Item 國民中學國際教育課程發展、實施與評估之研究(2017) 徐煜政; Hsu ,Yu-C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案學校實施國際教育之現況,了解個案學校教師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時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教師對於國際教育之增能需求,最後建構「國際教育週」之課程方案,並評估其可行性,期望能整合個案學校資源,作為推動國際教育之主軸,未來進而發展成學校本位特色課程,以此作為個案學校或其他有意發展國際教育之學校在擬定國際教育課程發展策略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臺北市一所國中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及文件分析來蒐集研究資料。本研究歸納結論如下: 一、個案學校國際教育之實施現況是以「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計畫」(SIEP)為基礎,同時國際教育的推動不只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提升國際視野,還能改變教師的教學。 二、個案學校國際教育實施之困境為教師對於國際教育的認知有待提升,且課程發展受限於授課時數及教師員額的不足。 三、個案學校所建構「國際教育週」之方案能夠運用有限資源,整合個案學校過去已發展的國際教育課程,設定共同教學目標,營造國際化氛圍。 四、個案學校國際教育「國際教育週」之方案,經由評估推論,能夠作為未來個案學校發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