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班級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一位高中教師的創意教學探究(2014) 林伯謙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教師班級活動的創意教學之設計與實施。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二:一為探究高中導師實施班級活動的理念,二為研析高中導師實施班級活動的歷程。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研究對象為一位台中市某公立高中教師,其擔任導師二十多年,對於班級活動設計與實施有豐厚經驗。過程中採用教師深度訪談、學生訪談、教室觀察、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並進一步分析,歸納、整理出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發現與討論,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壹、 高中導師實施班級活動創意教學遵循之原則 一、「民主」與「歡樂」是為實施高中班級活動創意教學最主要之二項元素。 二、「既來之,則安之」、「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與「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是為高一至高三班級活動創意教學主要之三大設計方向。 貳、 高中導師實施班級活動創意教學之歷程 一、以學生的想法作為班活動創意教學的起點 二、透過幹部組織網絡與幹部會議使班級活動創意教學之進行更加順暢 三、邀請家長一同參與,使班級活動的內容更為充實 四、學生的民主素養仍須加強 根據研究結果,對於高中教師設計與實施班級活動,從高中導師及未來研究此二面向,提供具體建議。Item 應用分合法詩詞創意教學對八年級生自主動機改變之行動研究-以泰戈爾的《漂鳥集》為例(2013) 莊鈺敏; Chuang, Yu Min本研究採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觀點,並以泰戈爾的漂鳥集為教學材料,設計以分合法詩詞創意教學的教學方案。透過此方案的設計,本研究希望探討以分合法詩詞創意教學的課程改變學生的自主動機,包含「缺動機」、「外在動機」、「投射動機」、「認同動機」、「內在動機」,並藉此了解分合法創意教學的教學歷程。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方式進行課程發展,研究者進入台北市漂鳥國中(化名)漂鳥班(化名),擔任語文表達之教學者,參與實際教學以進行研究與省思。研究對象為八年級的學生(共35人)。為了解學生自主動機改變的情形,本研究以陳秀惠(2010)所編之「自主動機量表」測驗,於第一堂課前進行前測,第十二堂課後進行後測,並以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分析。此外,本研究亦使用學生的小日記、學習單、課後回饋表、觀察記錄與研究者省思等方式,以多元了解學生對於上課內容的意見與感想。結果發現經過本研究教學方案的實施,學生在量化和質性的內容分析上,顯示出本課程以自我決定理論設計的課程內容,可以改變學生的動機。在自主動機量表上,進步的構面為外在動機下降:外在動機下降則是表示學生動機呈現內化的改變。而退步的構面為認同動機下降和缺動機上升:認同動機下降,表示學生對於文化與家庭中的讀書價值認同較低;缺動機呈現提升,顯示學生學習意願更為缺乏。本文亦舉例說明課程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以供未來相關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