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概念構圖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2023) 葛繼璘; Ko, Chi-Lin隨著十二年國教的實施,以素養為導向的新課綱,閱讀能力成為了所有學科的核心基礎,其中「閱讀理解」更是其中的關鍵。研究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升上高年級後,文章篇幅增長,內容涵蓋更為豐富,尤其在現今資訊速食的時代,學生在面對文章時很難專注地去閱讀文章,並理解其中的意義。所以如何從讀到讀懂,將所閱讀到的訊息變得有意義,成為現場教師的一大課題。故本研究運用概念構圖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試圖去解決此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一、瞭解運用概念構圖教學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理解之歷程。二、探究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理解之成效。三、瞭解教師運用概念構圖教學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理解所面臨的問題和因應之道。四、探討教師運用概念構圖教學課程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國語文閱讀理解的省思與成長。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中部某國小五年級的25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由研究者實施為期八週共16堂的概念構圖課程。本研究工具採用學生概念構圖作品、焦點團體訪談及教師教學省思札記等三種不同類型的研究資料。本研究結果經主題分析法及相依樣本t考驗後,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運用概念構圖於國語文閱讀理解的歷程時,學生繪製概念構圖的步驟包含「閱讀-建構-修正」;學生在繪製概念構圖的思維方式包含了「演繹法」與「歸納法」。而學生在概念構圖教學課程前後所繪製的作品進行比較後,發現學童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有提升。研究者亦從三大面向「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師生互動」來呈現教師在運用概念構圖教學所會面臨到的問題和應對方式。經歷這次研究過程後也讓教師產生了省思並有所成長。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四點討論:一、概念構圖能協助學生呈現其思維方式及歷程,打破標準答案框架;二、概念構圖增加學生低層次閱讀理解,而高層次閱讀理解仍有待提升;三、學生對於使用概念構圖看法不一致,需要更多時間練習,使用概念構圖才會更得心應手;四、從理論和實務之反思,建構出適合本研究場域的教學方案。在未來研究建議上,可考慮增加此課程的實施時間、選取不同規模學校及樣本數、將概念構圖擴及至多文體、多文本、多領域等,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高中國語文小說教學實施策略與成效探究(2020) 李鍑倫; Lee, Fu-Lun本研究旨在發展適合高中生的小說教學策略,並透過反思教學實踐的歷程,歸納出影響小說教學成效的相關因素,分析小說教學策略對於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閱讀理解、思辨整合、反省探索,兼及促進學生發展語文學習興趣之潛力。研究過程採用行動研究方法,進行教學計畫、實踐、反思的循環。在教學實踐上,以普通高中國語文課本中的三篇小說──〈勞山道士〉、〈虬髯客傳〉、〈孔乙己〉為教材,除了依據文本分析的結果,規畫教學單元的學習重點外,並在整體教學中安排適切的延伸學習活動及評量任務。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資料蒐集的方法以教室觀察、深度訪談為主,同時輔以文件資料,例如:小說學習單、學生實作成品、省思札記。依據學生國語文能力、心智成長的情形,以及他們的學習表現、省思回饋等,反思小說教學策略的實施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一)理解學生的小說學習困難,方能發展出有效的小說教學策略,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二)小說有其獨特的文體特色,適合透過小說結構要素規畫教學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小說情節、認識人物、歸因主題與作者之寫作目的,並分析小說中的寫作技巧;(三)使用高層次、發散性的提問引導學生討論與探索小說中的核心概念、抽象議題,能幫助他們發展出獨立見解並提升思考能力;(四)安排實作任務,提供學生應用與轉化所學的學習經驗,不僅能使學生主動連結小說內容與個人的生活情境、生命經驗、文化脈絡,也能觸發他們產生反省、體悟與改變;(五)使用適切教學媒材,並融入能回應學生文化差異性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領會小說中特殊的文化情境,彌補他們因文化背景不同、先備知識不足所產生的理解落差;(六)最後,透過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小說學習經驗,並進行跨文本比較,歸納簡單的小說通則,能幫助學生整合所學,建立更完整的小說認知體系,進而發展出自己的小說學習策略。 依據研究發現,本研究針對小說教學設計、教學實踐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三個層面,提出具體建議。希望在學校教育中,真正落實具有連續性的小說教學脈絡,並透過深度研究,持續充實小說教學實務理論之內涵,強化老師實施小說教學的態度與信心,鼓勵發展成長心態,以進一步開展與肯定小說教學在國語文教學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