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探究師資生之教師信念圖像 —以教育議題專題生命教育課程為例
    (2024) 李芷維; Lee, Chi-Wai
    教師信念是理解教師思維與教學實踐的重要概念,除了需要對在職教師的教師信念進行探究,對於即將成為教師的師資生亦有研究之必要,其中特別需要關注師培課程對師資生教師信念的形塑產生何種影響。為了解師資生的教師信念以及師培課程在其中的影響,本研究欲探索師資生在修習一門師資培育課程前後教師信念的異同之處及其原因。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某國立大學修習111-2「教育議題專題(一)-生命教育」課程之19名師資生,研究範圍為三個單元實施十四週的課程。為了探討師資生在修課前後的教師信念,本研究主要採用Personal-Meaning-Mapping(PMM)分析工具,以繪畫心智圖的方式蒐集師資生修課前後兩次教師信念圖像。在課程期間全程參與觀察並蒐集師資生的每週學習日誌,以及課後與師資生進行訪談,以輔助PMM的分析和探討師資生的教師信念與課程之關係。本研究主要有三項發現:一、師資生修課前後的教師信念向度:通過編碼整理歸納成不同向度的教師信念,發現師資生在「個人修養與特質」、「師生關係」、「教學實務」和「學習目標與表現」向度重合度最高,而「教職期待」和「自我省思」是師資生特有的教師信念。二、師資生修課前後教師信念的異同:對師資生繪畫的兩次教師信念圖像進行對比分析,發現PMM2概念廣度、深度和完整度比PMM1高;同時發現師資生的教師信念不會隨課程有巨大的改變,師資生在修課後意識到其教師信念經歷「保留、消失、新增或更新」,並在師培歷程中持續地建構。三、影響師資生教師信念的因素:藉由訪談找出個案課程如何影響師資生的教師信念,發現課程之外影響師資生教師信念的因素有「家庭背景」和「教學實習經驗」兩項,而課程中影響師資生教師信念的因素包括「課程內容」、「課程形式」以及「模範教師」帶來的正負面影響。最後透過本研究的發現為師資培育者在課程設計提供實務建議,同時為未來研究者提供建議方向。
  • Item
    生命本體的體驗與生命教育的核心基礎
    (2016) 林泰石; Lin, Tai-shie
    生命本體的體驗與生命教育的核心基礎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如何引導人們透過向內的體驗,將自我暫時懸置,以便體驗生命本體,進而與之建立密切的關係。基此形成生命教育的核心基礎,再透過教學實踐協助人們達到認識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目標。 為了有效達到此一目的,本研究按照五大步驟進行研究:1.探究自我建構和自我運作的內容;2.找尋自我消融的原理與途徑;3.發現生命本體與生命本質;4.重建自我與生命本體的關係;5.反思與建構生命教育的核心基礎。   在研究取向方面,本研究側重文獻分析;在研究方法上,自我建構的探究和生命本體的體驗分別採用不同的資料分析方法。自我建構方面採用傅柯論述分析法,以闡明自我建構和呈現此一建構可能面臨的問題;生命本體的探究採用現象學的還原方法,以便將自我懸置,迎向生命本體的呈顯;生命本體的體驗則採用禪修方法。   本研究除確認透過自我消融可能讓人體驗到生命本體和與之建立緊密關係,以有效照護自己的生命外,亦可以消融人們的言行錯誤,避開不良後果,故可讓人獲得更為自在的人生。再者,本研究歷程中尚有下列主要發現: 一、深度自我覺察是發現生命本體的預備。 二、自我認同是自我消融的前提。 三、自我消融具有觀、止和定的功能。 四、自我消融有助洞見自我與生命本體的原初關係。 五、自我與生命本體的有效接合可以開展生命驚奇。 六、人際真誠植根於自我與生命本體的堅實關係。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進一步探究生命教育課程的核心基礎,並針對生命教育的實施對象、課程與教學、教師期待、未來研究方向等角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生命教育、自我消融、生命本體、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