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5011
Browse
Item 原音之美(Ⅱ)---達悟(雅美)族與魯凱族歌謠數位典藏計畫(2008/03-2009/07) 錢善華; 陳昭珍台灣原住民的音樂生活以歌唱為主體,其歌謠內容之豐富,實為台灣本土文化之重要瑰寶。本計畫以台灣原住民族中,達悟(雅美)族與魯凱族歌謠為主軸,加上第一期未完成之部分阿美族歌謠,進行田野採集之檔案數位化工作。達悟(雅美)族歌謠方面,由本計畫主持人錢善華教授提供,於民國66-67 年間所採集之,達悟(雅美)族一整年各項歲時祭儀之完整歌謠。歌曲範圍從古老的主屋落成、新船下水到一般日常生活,如心情感想抒發、口傳歷史故事、敘事歌、搖籃歌、情歌等,音樂內容非常豐富。此份採集包含達悟(雅美)族的各種音樂的全貌,曲目資料兼具多樣性與豐富性,從整體田野資料的份量及內容來看,無疑是目前台灣蘭嶼音樂採集工作者時間最長,採集數量最多的。而現今會唱蘭嶼歌謠的達悟族人已不多,甚至有漸漸消逝的現象,為保存及記錄這些具有其文化與語言的歌謠,實應儘速進行數位典藏之工作。 魯凱族歌謠部分,為延續第一期計畫與洪國勝先生之合作,由洪先生提供魯凱族傳統童謠74首。曲目目前已由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整理出版,資料豐富完整但皆未數位化,其中樂譜部分皆為本計畫總主持人錢善華教授親自採譜,兩人已有十年以上的合作經驗,期望未來能將各族採集之歌謠全面數位化,希冀達到保存與推廣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目的。 阿美族歌謠部分,亦為延續第一期計畫與林道生教授之合作,由林教授提供阿美族歌謠60 首。林道生教授長期居住於東部地區,對台灣阿美族歌謠有深入的研究經驗, 並參與多項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之研究計畫,經驗豐富,其50 多年來收集的阿美族歌 謠音樂資料著實珍貴,應儘快以數位化方式保存。 執行團隊結合音樂、圖書資訊,與影音工程領域之學者專家。包含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黃均人教授負責的音樂學院「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所長暨圖書館館長,陳昭珍教授、成功大學蘇文鈺老師、以及顧問林道生教授及洪國勝先生。本計畫除了結合在音樂數位典藏方面的專業領域外,本計畫顧問林教授與洪先生兩位,對於研究台灣原住民音樂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與歷練,長期從事與原住民相關工作領域,相信第二期計畫延續與此二位之共同參與,其研究成果必定相當豐碩。 為了使本計畫的成果能更加完善,運用加值方面,二期計畫亦延續前期之構想。除了將原住民歌謠作數位化保存外,並期望能將研究成將成果製作成音樂教育教材,提供台灣原住民歌謠教學參考。此外,二期計畫中,特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蕭慶瑜副教授共同參與此計畫。希望借重蕭教授之作曲專業,協助改編原住民歌謠,應用於合唱或歌曲教學,讓原住民音樂能藉由音樂教育的推廣,達到保存與傳承的目的。 本計畫的主要目的為: 一、將錢善華、洪國勝,與林道生所提供之田野採集音樂、樂譜建立完整詮釋資料。 二、採集原住民歌謠製作樂譜,並將(樂譜)靜態與(音樂)動態資料作高規格圖像、 影像以及聲音之數位化紀錄。 三、建立屬於台灣原住民音樂之影音網站。 四、將計畫研究成果製作成教學之教材,為台灣音樂教育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料。 五、將計畫研究成果作為未來作曲家創作本土音樂的創作元素,將本土音樂藝術化,期 望能讓大家對台灣原住民音樂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