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民主公民教育的教學實踐
    (臺灣省教育會, 2012-02-01) 劉秀嫚
  • Item
    我國公民教育革新之反思
    (國立教育資料館, 2009-04-01) 劉美慧; 董秀蘭
    我國近年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組織主導的國際評比調查研究,其中一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於2007年申請加入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主導的「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這是我國首次完整參與國際公民教育調查計畫,希望參與此項研究累積台灣的國際公民教育研究成果,並透過國際比較進一步瞭解我國中學生在公民教育與素養上的成就表現。本文首先介紹國際公民教育的三階段研究,其次從知識內容、情意─行為、認知等三個範疇,分析「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的公民素養評量架構,最後從公民知識概念、情意行為、分析推理能力、區域公民模組等四方面,探討「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評量架構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
  • Item
    國中階段公民教育案例教學的研發與實例
    (臺灣省教育會, 2009-10-01) 董秀蘭
  • Item
    世界咖啡館融入公民教育
    (2011-07-31) 周維萱; 黃桂芝; 林安邦; 黃城
    本研究旨在探討世界咖啡館學習方案融入公民教育-大學通識課程之成效。本研究 將比較該學習方案介入前後對於大學生公民參與態度之差異。研究者將使用世界咖啡館 公共議題討論模式當成教學策略及介入工具,將其融入大學通識課程中,藉以了解大學 生公民參與態度之改變。 本研究採量性輔質性進行研究。設計18 周世界咖啡館融入本人開設之通識課程 中,共進行8 次世界咖啡館運作,每次240 分鐘。開設兩班通識課程,一班(50 位)為 實驗組,使用世界咖啡館討論模式進行課程,一班(50 位)為對照組使用一般普遍的教 學模式(不使用咖啡館討論)。本研究將進行18 周持續性實驗教學。過程及結果隨時使 用電腦紀錄。 本研究之研究資料來源:量性資料來自於公民參與態度問卷,質性資料來自於學生 訪談、焦點團體、每周的學習反思日誌及教師的觀察日誌。透過此研究模式及資料分析 藉以達成本研究之目的:透過世界咖啡館融入公民教育之通識課程來提升大學生公共參 與態度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