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AP中文對美國中文學校的影響 —以南加州PV學區為主(2010) 葉育婷; Yeh Yu-Ti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與分析美國自2006 年推行AP中文以來,對當地中文學校的影響,並以南加州PV學區為主要研究場域。研究者以參與觀察及訪談相關人物的方式,輔以學術文章、研究加以佐證,欲針對目前中文學校的發展現況及在AP潮流效應下未來的方向加以觀察評析。著重的議題首先是AP中文「以中文為外語教學」的內涵目標,以及中文學校「介於母語與外語之間」的語言教學色彩,文中將舉例說明以釐清兩者的差異性,提出「應以『傳承語教學觀』看待華裔學習者的需求」之結論;第二點將探討AP中文的設立對美國中文教學走向可能帶來的「回流效應」(washback effect),認為「AP中文標準化了美國中文教學的目標」;第三個觀察重點則在於主流學校的「中文課」及中文學校的「中文班」兩者之間無論在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材資源、師資選擇…等各方面都大相逕庭時,兩種「學中文」的機制會產生「排擠效應」抑或能「相輔相成」?而結論是「主流學校中文課可能排擠中文學校之生源」;第四點則欲重新詮釋中文學校在面對主流社會的演變時,原來所發揮「華裔輔助性教育體系的溢出效應」的質變及其對於美國華人社會的意義,本研究認為「中文學校作為族裔資本之力量由內聚到外擴」。最後,藉由普遍用於學校行政研究的SWOTS模式,以中文學校的經營模式為探討核心,更有架構、更全面性地分析因應中文學習熱潮,中文學校可能的發展策略及方向。Item 美國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調查研究(2010) 李定勇; Li, Ding-yung美國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調查研究 中文摘要 關鍵詞:僑教、族裔教育、中文學校、中文、第二語言 美國地區中文學校擁有近1千所學校、8千位教師及10萬名學生的規模,是一個龐大的教育團體。近年來世界各地興起華語學習熱潮,許多國家透過教育體系,開設華語課程,招收不同族裔的學生,並給予學分,以納入體制,也逐漸形成巨大的學習人口。由於美國地區的中文學校往往以補習方式經營,選擇課後或週末上課,學生多數為華裔,所修課業大多沒有學分,與主流學校兩相比較之下,中文學校的教育條件較缺乏結構性,未來發展趨勢如何,格外值得關注。 鑒於加州地區中文學校的教師人數及學生人數占全美國中文學校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本研究以之為研究對象,並就中文學校主要成員: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的有效問卷共有738份(校長問卷61份,教師問卷170份,家長問卷241份,學生問卷266份),另外訪談7位校長、1位主流教師及6位學生。研究分析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及資料文獻分析為輔。此外也從僑務委員會的檔案中整理出有效的資料做為參考。 研究結果分為二大部分,一部分為中文學校現況,內容包括學校校齡、學校規模、師生來源、學校成員的學歷專業背景等靜態資料;另一部分則為學校成員對相關議題之意見與態度。關於問卷分析,除了將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四類問卷分別做出統計,也將問卷歸納整理出12項議題,包括四類成員的入校動機、學生學習意願與效果、教材評價、簡體字教學與漢語拼音的使用、師資甄選培訓與轉校任教問題、學分承認與學生的學校選擇、中文學校功能、中文學校教育性質、學生身分認同及對中文未來重要性的看法等。透過四類成員對此12項議題的看法與態度,進行綜合分析與討論,以求從不同成員的視角,分析未來中文學校可能的走向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