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訓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3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文化教育與公民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劉秀嫚Item 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談民主內涵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王錦雀公民教育的最級目標在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含具民主素養和依民主方式而作為的公民,因此透過公民教育以提供養成民主公民所需的知識和德行,便成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內涵。因此,如何透過公民教育的規畫,在課程的設計方面,涵蓋民主的內涵,並嘗試在眾多民主定義紛雜下,透過理性及明確的評價規准建構一套合乎個人自然發展性,也滿足統一性要求的民主內涵分析類目表,以作為課程編制、撰寫及審視之尺規,乃為落實民主教育之具體作法。在意識到公民教育實肩負民主教育之重要任務下,本文擬從檢視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內容以初步建構民主之內涵,期能以「民主」為概念架構,釐清公民教育之理念,並期能為教材內容的編纂朝向民主化,提供參考。因為唯有透過蘊含民主內涵於內的課程,將民主的核心價值涵化於學生的內心,落實民主在生活上的實踐,才能教導我們的學生如何做一個民主的公民。 緣此,本文採以文獻分析法期能達成下述目的:1.釐清民主之概念;2.瞭解公民教育之理念;3.建構教科書中所應包含的民主內涵;4.歸結研究結果,作為今後課程研究及課程編訂修改的參考。Item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德行觀點及其教學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0-10-??) 陳淑美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德行觀點與教學現況,並透過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達成研究目的。 本研究結論為: 一、德行是一種氣質、內心的修養,並在生活中透過習慣的養成而達成道德行為,而且人們應在理性的引領之下,營造一種生活環境以便實踐德行而獲得幸福的生活。 二、品德教育的構成,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實踐。 三、國中「公民與道德」科課程標準中德行的制訂乃專家共識而得。 四、國中教師認為品德教育實施重點,以「培養自我認知」最為重要。 五、國中教師認為品德教育的成效尚可。 六、多數教師認為社會環境是影響品德教育實施的最主要原因。 七、教師們對於德目的重要性排序,以「守法」最為重要。 八、多數教師認為德行具有其重要性,且對於德行的觀點不因個人因素而有所差異。 九、多數教師在課堂中有進行德行的教學,且對於德行的教學不因個人因素而有所差異。 十、多數教師均回答有教授學生德行,唯教學方法仍停留於的講述法。Item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黃心韻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應具備之專業能力,首先以文獻分析及訪談專家學者的方法建立研究架構及教師專業能力項目,並以自編之「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對象包括86位大學教師、100位國中校長、及301位現任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有效回收率達76%。資料分析經由描述性統計、單因子查變異數分析,及Spearman等級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處理,結果依據研究發現獲得如下之結論:一、教師應具備之專業能力,涵蓋「一般能力」、「教育專業能力」、「學科專門能力」等三大領域,十四項能力類別,七十一項能力項目。二、填答者對教師專業能力程度的看法均達「重要」程度以上。三、填答者對教師專業能力程度的看法因背景因素不同而有差異。四、不同職稱的填答者對各項專業能力的看法一致。Item 臺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王錦雀Item 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學之評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6-06-??) 沈六Item 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3-06-??) 廖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