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圖示褪除策略對重度障礙成人學習功能性詞彙成效之研究
    (2009) 劉經翰; Liou, Jing-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重度障礙成人經圖示褪除策略教學後,學習功能性詞彙的立即效果、類化效果以及維持效果。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行為多探試設計,分為基線階段、介入階段、類化階段與維持階段等四階段依序進行。研究對象為三位由立意取樣選取而來的重度障礙成人,分別接受六個目標詞彙的教學實驗,為期十一週。本研究自變項為圖示褪除策略,依變項為參與者於介入階段、類化階段及維持階段中,每次評量指認目標詞彙的答對次數。本研究將歷次評量所得資料繪製成折線圖,並以視覺分析及C統計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 圖示褪除策略能提升重度障礙成人學習功能性詞彙的立即效果;三位參與者於介入階段的表現水準與基線階段相較,在視覺分析與C統計分析上均顯著提升。 (二) 圖示褪除策略能幫助重度障礙成人將功能性詞彙類化於真實情境中;三位參與者於類化階段的表現水準與介入階段相較,在視覺分析與C統計分析上均維持一致。 (三) 圖示褪除策略對於重度障礙成人學習功能性詞彙具有維持效果;三位參與者於維持階段的表現水準與類化階段相較,在視覺分析上雖稍有下降傾向,但其下降幅度在C統計分析上並未達顯著差異。
  • Item
    社會故事教學指導國小情緒障礙學生同儕互動之成效
    (2009) 邵允賢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故事教學對提昇國小情障學生同儕互動之成效。本研究對象為二名國小四年級的情障學生,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跨行為多基線實驗設計,包括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約持續十週。本研究之自變項為依研究參與者的行為分析後所編寫之社會故事,依變項共有三項負向同儕互動行為,「玩遊戲時,大聲指責別人」、「玩遊戲時,未遵守規則」、「上科任課時,與同儕發生口角」,介入期階段以每週進行三次,各約20分鐘的社會故事教學。所得資料以視覺分析法分析,並於教學結束後,訪談導師、科任教師、家長等,以作為本研究社會效度分析之依據。 研究結果如下: 一、 社會故事教學的介入成效: (一)在改善情障學生與同儕「玩遊戲時,大聲指責別人」、「玩遊戲時,未遵守規則」行為,其中一位研究參與者在維持期的保留效果佳。 (二)在「上科任課,與同儕發生口角」行為,僅對於其中一位情障學生的行為有較佳的介入效果。 二、社會故事教學的類化成效: 其中一位研究參與者能將行為類化至班級、與家人相處,且能與家人討論社會故事之內容,家長對社會故事教學結果有正向的認同;另一位則無,家長表示教學前後並無太大的不同。而兩位研究參與者之導師、科任教師則對社會故事的教學有正向認同。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教學與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