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視障獨居老人之活躍老化與所需的社會支持
    (2021) 陳泰鈞; Chen, Tai-Chun
    本研究旨在探究視障獨居老人之生活現況與所需的社會支持。將 採取質性研究法,透過邀請台北市內之視障獨居老人參與深度訪談與 焦點團體作為資料搜集之主要方法回答以上問題。 本研究以活躍老化之觀點出發,透過視障獨居老人目前生活之工 作、興趣與學習、社會參與、日常的獨立性、安全與健康以及環境可 及性了解其活躍老化之狀況;再以社會支持之角度,探討視障獨居老 人之社會支持需求特殊性。 透過本研究可以發現,視障獨居長輩的活躍老化程度雖各不相 同,同一位視障獨居長輩在不同層面上的活躍程度也不太一樣,但在 其特殊需求得以滿足的情況下,視障獨居長輩依然能夠擁有良好的獨 立行動能力、完成日常所需並持續參與社群以及保持生活的重心,進 而達到活躍老化。 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了解視障獨居老人活躍老化現況及其需求之 切入點,也希望能引起更多對於視障獨居老人之關注,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 Item
    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
    (2003) 汪俐君; Li-Chun Wang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獲得社會支持和對親職壓力的感受情形,及其僱用外籍監護工之後母親社會支持增加的情形;並就僱用外籍監護工與否、子女性別、母親年齡、母親就業狀況和家庭社經地位五個變項對母親社會支持和親職壓力的差異性進行研究,進而探究五個背景變項和社會支持對母親親職壓力的預測情形。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186位有學前身心障礙子女的母親研究對象,依據受試者在「短式親職壓力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的得分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母親所感受到的親職壓力以在親職愁苦方面的壓力較高,其次為困難兒童方面的壓力,再其次為親子互動失調方面的壓力。母親所獲得的社會支持以情緒性支持較多,資訊性支持其次,工具性支持再其次。 在僱用外籍監護之後,母親增加的社會支持以工具性支持為較多,資訊性支持其次,情緒性支持較少。 就親職壓力而言,有僱用外籍監護工的家庭,母親所感受到關於親職愁苦方面及困難兒童方面的壓力明顯比沒有僱用外籍監護工的母親低;男孩的母親比女孩的母親感受到較多來自親子互動失調方面的壓力;未就業的母親比全職工作的母親感受到較多來自親職愁苦方面的壓力;低社經地位的母親比中社經地位的母親感受到較多來自困難兒童方面的壓力。 就社會支持而言,男孩的母親獲得較多工具性和情緒性支持,而母親的年齡、母親的就業狀況和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其社會支持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另外,母親未就業、未僱用外籍監護工、感受到情緒性支持較少的母親,其親職壓力愈大。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針對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社會工作者、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親職教育工作者的建議,並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人格特質與社會支持對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之預測研究
    (2012) 蔡馥安
    本研究旨在於了解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的現況,以及探討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對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之預測情形。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使用「人格特質量表」、「社會支持量表」及「認知情意交織特質量表」為工具,以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方式,針對惜才育英計畫第一屆和第二屆學員共44人,進行調查。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全體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家庭經濟來源主要是母親和自己打工;普遍接受福利減免、親友支持和獎助學金;將來計劃從事的工作為公務人員類、學術/教育/輔導類、傳播藝術設計類及行銷/企劃/專案管理類,主要原因有主修相關科系、個人興趣、擁有相關專長以及個人特質符合。 二、不同家庭結構的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在人格特質達顯著差異,其中雙親組和單親組皆優於隔代教養組。 三、不同家庭結構的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在社會支持與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 四、人格特質和社會支持能有效預測社經地位不利資優生之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解釋量達77.9%,各分向度中,人格特質的「嚴謹性」、「開放性」和社會支持的「工具性」、「訊息性」對於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具有良好預測力。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教育應用以及後續研究的相關建議。
  • Item
    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對於情緒適應之預測研究
    (2006) 游璧如; Bi-Ru Y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資優班學生在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對於情緒適應之預測,研究對象以台北市12所國中資優班學生約629人。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社會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情緒適應量表」三種。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多變量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資優生在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情緒適應之表現情形: 國中資優生自我效能表現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正向自我效能表現偏高。社會支持的來源主要為家人,支持的型態以「訊息性支持」最多。國中資優生情緒適應屬中上等程度,以「情緒覺察」方面表現最好。 二、不同性別國中資優生在自我效能、社會支持、情緒適應等變項上的差異情形: 正向自我效能無性別上的差異,負向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女生負向自我效能高於男生;不同對象社會支持中「同學支持」有顯著差異,女生得到支持高於男生;不同型態社會支持中「工具性支持」方面有顯著差異,女生高於男生;情緒適應方面,「情緒界限」方面有顯著差異,男生得分高於女生。 三、不同資優類別國中資優生在自我效能、社會支持、情緒適應等變項上的差異情形: 在自我效能上,各類別資優生皆有顯著差異存在;在社會支持上的差異上,「家人社會支持」方面,各資優類別間無差異存在,而同學、師長社會支持方面,各資優類別間的差異皆達顯著水準; 在情緒覺察、情緒處理方面,各類別資優生無顯著差異,在情緒界限、情緒表達方面,各類別資優生則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對國中資優生情緒適應之預測 1. 自我效能、不同對象的社會支持對情緒適應的預測關係:自我效能的兩個向度(正向、負向)及三種不同對象的社會支持(家人支持、同學支持、師長支持)與情緒適應的預測,以正向自我效能最能有效預測情緒適應。 2. 以自我效能的兩個向度(正向、負向)及三種不同型態的社會支持(訊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情緒性支持)為預測變項,以正向自我效能最能有效預測情緒適應。 最後,根據結論與研究心得,提出本研究的建議,做為資優教育工作者及各級學校在推展資優教育時參考及未來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