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他們為什麼不上學?國中學生拒學歷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012) 謝佳真; Chia-Chen Hs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拒學學生的拒學歷程及其影響因素,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之個案研究法,深入探究三名長期拒學學生,其拒學歷程,以及拒學過程中,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交互關係。資料蒐集為期約7個月,透過半結構訪談、觀察與文件分析等方式,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 三位研究參與者拒學發展歷程可分為「潛伏」、「前兆」、「初期拒學」、「慢性化/惡化」等四個階段,從「前兆」的出現到「慢性化/惡化」階段,家庭與學校不斷的提供調整、協助與輔導,以因應其拒學情形,並努力讓學生踏上返校之路。 二、 整個拒學歷程中,以「拒學」的發生為切分點,形成拒學前與拒學後,不同的生態互動與變化: (一) 拒學前,從資料分析中發現三位學生均有其能力及特質上的弱勢,家庭及學校是否能覺察並因應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此時家庭與學校均能維持正常運作功能,並均與個體有直接聯結。 (二) 拒學後,個體受「不上學產生的罪惡感」、「沈迷事物」以及「作息不正常」纏繞,躲在家中不再上學,家庭成為唯一直接協助個體的資源,學校與其他資源必須與家庭共同合作,同時幫助與增能家庭,才能使個體步上復學之路。 最後,本研究基於研究發現、討論與限制,對未來研究以及實務工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中小特殊生嚴重拒學學生特徵研究
    (2018) 王佳馨; Wang, Jia-Sing
    本文旨在藉由臺北市特殊生健康學苑43位國中小嚴重拒學學生,透過文件分析的方式,了解嚴重拒學學生在個人、家庭和學校三個面向是否具有明顯特徵,並期待研究結果能提供國內現場實務工作者及教育主管機關認識嚴重拒學學生樣貌,並以此作適當的預防、調整或轉介。本研究之結論與發現如下: 一、個人特徵:學苑學生女性百分比略高於男性、整體智力均在中間到中間偏上、近七成學生有兩種以上診斷。 二、家庭特徵:手足只有一位或沒有手足超過八成、離婚或喪偶家庭超過五成、近半的學生家境富裕或領有社會福利補助生活無虞、主要照顧者為母親、四成家庭的家族中另有拒學或無業成員、近半學生遭遇家庭暴力且以男性學員居多、親師互動情形近五成為淡漠或不佳。 三、學校特徵:學業成就表現分佈與一般生無異、超過八成學生有繳交回家作業的困難、師生互動情形近一半是淡漠與不佳、同儕互動情形近七成是淡漠與不佳、四成學生有轉學經驗、三成學生在校曾受霸凌且以男性為主。 關鍵字:拒學、國中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