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初探(2023)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2006年,聯合國頒布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台灣也於2014年立法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保障多項身心障礙者的權利。身心障礙者的人權議題逐漸被社會所重視,其中性權及性健康權也多被提及討論。在青少年的階段,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性發展的目標上,又有許多與人互動的議題、情感發展等,並強調與他人建立一段健康親密的關係。而自閉症的核心障礙便有社會互動的困難,這樣的特徵對於自閉症青少年來說,在性的議題會遇到什麼與一般發展青少年不一樣之處。本研究透過質性訪談,探討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希望能更深入瞭解輕度自閉症青少男的性議題,並透過母親角色,瞭解其對自閉症青少男性的觀點、談「性」的經驗及所需要的支持等。本研究以立意取樣,邀請5位母親其育有至少一位輕度自閉症青少男,並透過質性研究法中的半結構深度訪談法進行探究,利用現象學的方法,針對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分析結果如下:一、母親皆認為性是健康的,需要從小教起,不應該將性視為特殊的議題。在談「性」的過程中,多數母親認為與不同性別的孩子溝通時會尷尬,於是會希望是同性別角色與輕度自閉症青少年進行性相關的溝通,如:爸爸、哥哥或是男性心理師。二、從母親的觀察發現到,自閉症青少男在性生理的發展與一般人無異,在人際互動、理解能力及情緒發展上可能比一般同齡孩子慢一些。青春期時,五位母親皆表示孩子有欣賞的女生,甚至有些去告白失敗了,但是這些孩子皆未與他人交往過。三、輕度自閉症青少男的母親認為孩子性知識的來源不會只有一種,最多的來源就是家長,再來則是網路及學校。與輕度自閉症孩子談「性」的經驗中,母親常使用的素材來源有網路及新聞時事、書籍、學校素材及自身過去經驗。四、對孩子未來的期待,有三位母親提到希望能有一個能接納自閉症特質的伴侶,有兩位則是認為未來能獨立生活就夠了。有一位母親談到生孩子時,會擔心自閉症的遺傳問題。五、 在家人支持的部分可以發現,母親將哥哥視為溝通中的好幫手及橋樑; 然而爸爸雖然也是同性別,但因其溝通容易與孩子起衝突,在談「性」的幫助較低。有些母親則傾向尋求專業人員的服務,像是心理師與醫療團隊。大部分母親也都參與了自閉症家長團體、網路社群,透過同樣身為自閉症者家長的討論,可以預先對孩子的性發展做好準備,也可以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六、統整母親感到困擾的性議題,為人際互動、網路交友、性別認同與多元性別三大議題。另外,孩子的自閉症特質增加了他們在溝通上的困難,包含被動、固著性、表達能力差、自我中心及情緒敏感。七、母親認為與自閉症孩子及一般發展的孩子在談「性」或性教育的選擇是一樣的,但在教法上可能會不太一樣。對於輕度自閉症孩子需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及選擇,母親是陪伴的角色;將性溝通融在生活中,創造輕鬆幽默的情境,但要搭配直白、明確的規則講解。另外輕度自閉症孩子需要透過預告、多次提醒、不同的情境及不同人的觀點提供,協助他們理解生活中的情境脈絡,並學習同理他人。Item ⼀般性視點示範影片與體感式互動遊戲對學齡前自閉症幼兒習得洗⼿技能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2023) 陳璿; Chen, Hsuan自閉症影片示範教學具備良好的實證基礎,然實務現場使用不普及。本研究嘗試以強化影片示範相關效能的方式欲提升其使用普及性。利用影片示範教學易與其他教學方式或元素結合的特色,本研究使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計畫「建構科技進化i 版自閉症影片示範三級教學介入模式(i-3TVM)與原3TVM 模式成效比較」(110-2628-H-003 -003 -MY3)科技融入研發之體感式互動遊戲,並比較其與對應的傳統影片示範教學之成效,以俾瞭解科技融入的效能是否有比傳統影片示範教學為佳。體感式互動遊戲所對應的傳統影片示範種類為一般性視點示範,兩者皆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本研究旨在比較傳統一般性視點示範影片和體感式互動遊戲在教導兩名學齡前自閉症幼兒習得洗手技能的教學成效,以提供未來提升自閉症實證教學普及性做參考。本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交替處理設計,針對兩名就讀普通幼兒園具有洗手學習需求的自閉症學生進行兩種教學介入並比較。本研究共分四階段進行:基線期、介入期、最佳介入期與維持期,介入時機為進入班級教室前之洗手情境,以丟硬幣隨機決定介入先後順序,並以視覺分析確認本研究之成效與影響。同時,採用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收集兩位教師之觀點,以瞭解本研究體感式互動遊戲之社會效度。本研究結果顯示信效度優良,兩名學齡前自閉症幼兒在兩種教學介入方式下,均在體感式互動遊戲表現出比較好的學習成效,並能維持穩定的表現且達成目標洗手行為。而兩位研究對象教師認為體感式互動遊戲對學齡前自閉症幼兒更具吸引力,能夠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對於體感式互動遊戲的優勢表示讚許,然而,受限於教育現場的資源及生態,兩位教師仍優先選擇一般性視點示範影片進行教學。Item 「如她」:大學女性自閉症者生涯轉銜歷程之敘事探究(2018) 柯亜妮; Ke, Ya-Ni本研究採敘事探究,旨在瞭解女性自閉症者於成人生涯轉銜之際,在其生命經驗與生涯轉銜決定/抉擇相關的重要生活事件,藉深度訪談瞭解兩位正值成人生涯轉銜之際的大學女性自閉症者,在其一路以來的生涯轉銜歷程裡,從其個人對於自我與環境的感受與觀點,進而探討其自我的決定/抉擇於整體生涯轉銜歷程的意義。經資料蒐集、分析與詮釋後,分別呈現兩位參與者個人的敘事故事,再進一步歸納統整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兩位研究參與者對其生活經驗與生涯決定/抉擇,各自有其獨樹一幟的感受與觀點,個人與環境之間彼此互動相互影響。大抵而言,在她們的生活經驗裡,「與環境互動的正/負向交流」、「關鍵或重要的環境他人/角色」、「個人對自我與障礙的瞭解/覺察」等,影響著其對於生涯決定/抉擇的思量;而透過其個人對於生活經驗的詮釋,則反映著其在生涯決定/抉擇背後,有其「嘗試探索可能極限」、「經驗意義分享交流」等核心意義。 本研究結果呈現以下意涵:對於兩位參與研究的「女性」自閉症者而言,在其一路以來的生涯轉銜歷程裡,縱然其生活經驗或受障礙影響而有所殊異,然而其對生涯決定/抉擇的想望追尋乃人之常情。而此研究所呈現的女性自閉症者生涯轉銜歷程、生活經驗樣貌及其與生涯決定/抉擇之間的互動關係,或能提供現場實務有其正向參考價值,期待未來研究進一步探索。Item 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對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動作精練度之成效(2018) 張芷榕; Chang, Chih-Jung自閉症者由於腦部神經受損影響動作功能,使得在許多動作表現明顯落後同年齡的一般學生,甚至動作技能缺陷已被認定是自閉症者的伴隨障礙之一,若藉由提升自閉症者的身體活動,也許就能改善動作能力的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對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動作精練度之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立意取樣招收6位學生為實驗組,6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除了接受平日體育課程外,研究者預計對實驗組進行持續12週,每週2次,每次50分鐘的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對照組僅接受平日體育課程。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介入前、中與後,研究對象分別接受BOT-2簡易版的前測、中測與後測,測驗結果以SPSS for windows 23版統計分析,以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於BOT-2簡易版動作精練度及各項動作組合之前測、中測與後測分數有無顯著差異;以相依樣本t檢定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於BOT-2簡易版動作精練度及各項動作組合的前測、中測與後測分數有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後測的動作精練度、敏捷度與力量分數達顯著差異,精細動作控制、手部協調、身體協調則無顯著差異;實驗組在前測與後測之間的動作精練度分數達顯著差異,前測與中測、中測與後測之間的動作精練度分數則無顯著差異,對照組在前測與中測、中測與後測、前測與後測的動作精練度分數則無顯著差異。研究結論為,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能有效提升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的動作精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