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Switch 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應用於國小自閉症學生動作表現之成效(2022) 曾敏容; Zeng, Min-Rong自閉症學生在臨床的行為表現上,有動作表現方面的問題,因此藉由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探討能否提升自閉症學生動作表現。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使用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介入國小自閉症學生動作表現之成效。研究設計採用單一個案研究法中的跨受試多基線設計,研究對象為三位自閉症國小學生,自變項為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依變項為動作表現,動作表現包含上肢動作、下肢動作、平衡及身體協調共四個項目。實驗過程以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進行動作表現介入,並觀察介入成效;同時蒐集資料,利用圖示法、視覺分析及c統計分析,並加入研究參與者、研究參與者教師及研究參與者家長想法作為社會效度之分析。未來研究可以加入不同學習階段或不同特教類別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將學生在家中也能使用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對提升自閉症學生動作表現具有立即成效。 二、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對維持自閉症學生動作表現無一致維持成效。 三、研究參與者、研究參與者教師及研究參與者家長對於Switch互動式體感遊戲方案持正向看法。Item 學齡前自閉症幼兒輔助溝通方式偏好選擇及請求技能學習探討(2021) 任思華; Ren, Si-Hua目前使用輔助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簡稱AAC)的現況中,存在三分之一的AAC使用者學習了輔助溝通系統後,在即使仍需要AAC系統的情況下也會放棄繼續使用AAC系統(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簡稱ASHA,2018)。並且在低口語自閉症的輔助溝通介入上,也未能做到讓其能夠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進行溝通交流。在研究中往往忽視了使用者本身的選擇偏好。本研究旨在探討有溝通障礙的學齡前自閉症幼兒在偏好選擇系統的歷程,及在偏好選擇AAC進行系統介入後,能否習得並維持請求技能。本研究採取單一受試之多基線跨受試者設計,選取三位符合本研究條件的學齡前自閉症幼兒,採用其本身選擇之輔助溝通系統進行介入,透過量化數據的蒐集及質性觀察與訪談,分析得到結論如下一、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能進行AAC系統偏好選擇;二、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能以其所偏好之AAC系統習得請求技能;三、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使用AAC系統後口語次數有提升;以上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有功能關係的建立。本研究另外發現:四、研究對象以其所偏好之AAC系統習得請求技能有類化效果;五、研究對象AAC系統的偏好選擇歷程中,選擇之AAC系統沒有改變;六、研究對象間各種AAC系統習得效能的差異不大,但達標前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 PECS)所需介入總次數少於語音產生裝置(Speech-generating devices ,簡稱SGD);七、研究對象偏好選擇之AAC系統與文獻提及選擇AAC系統可能的決定因素之間具有適配性。Item 高中自閉症學生活動參與之研究(2022) 黃心芃; Huang, Sin-Peng本研究以2019年Bölte等人發表的自閉症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簡要版核心碼編擬「高中自閉症學生活動參與」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研究目的係透過問卷調查法,蒐集高中自閉症學生在活動參與現況,了解其需要被支持的需求,研究結果將作為高中資源班教師應用於課程設計之參考依據,研究問卷的表面效度由4位專家學者、5位高中職教師及2位自閉症家長進行審核,並通過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以上,以全臺灣高中自閉症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共發放300份問卷,共回收261份問卷,其中256份為有效問卷,全數納入分析,以SPSS 23.0進行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及卡方檢定了解不同性別、不同學校類型、不同年級及不同智力表現對自閉症學生現況進行差異分析。研究結果如下:高中自閉症學生在各項度活動參與現況,平均得分多介於「同意」和「不同意」之間,活動參與支持需求高到需求低分別為「管理執行事務」、「表達溝通能力」、「公民生活規劃」、「生涯準備態度」、「人際互動關係」、「學習應用知識」及「獨立生活能力」。在不同背景變項差異分析中,推論統計卡方檢定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多無顯著差異;不同學校類型,技術型高中學生的需求高於普通型高中,高達七成達顯著差異的項度為「學習應用知識」;不同年級,高一學生的需求多高於高二和高三,然而在預測假設性情境為高三需求高於其他兩個年級;不同智力表現,智力表現70-85自閉症學生需求皆大於其他智力表現的學生,然而在面對新情境與突發狀況時,不論智力表現高低皆有較高的需求需要師長的支持與協助。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限制與建議,將提供特殊教育教師課程教學參考,並於文末詳述提出未來研究方向與特殊教育教學策略。Item 結構式教學法對高職自閉症學生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能學習之成效研究(2021) 李佳容; Lee, Chia-Jung本研究旨在探討結構式教學法對高職自閉症學生學習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能之成效。本研究者採單一受試研究法的「跨受試多基線設計」,自變項為「結構式教學法」,「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能」為依變項,包含「更換前輪避震器」、「更換引擎機油和齒輪油及清潔機油濾網」、「更換驅動鏈條」及「更換車身覆蓋」四項工作技能,研究對象為三名高職自閉症學生,他們分別接受「基線期-處理期-維持期」之評量,再以視覺分析加以探究介入成效。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結構式教學法對高職自閉症學生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能的學習成效佳。 二、結構式教學法對高職自閉症學生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能的維持效果穩定。 三、結構式教學法對高職自閉症學生機器腳踏車修護技能有良好的社會效度。 文末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者亦提出教學實務和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定向越野運動方案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健康體適能及身體意象之影響(2019) 黃灼倩; HUANG, CHO-CHIEN2018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的自閉症學生數有 14,501 人之多,且有高比例 的動作協調障礙。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使用定向越野運動方案介入,對國小自 閉症學生的健康體適能及身體意象之影響,以台北市某國小自閉症學生為 研究對象,共 8 名符合條件之 10-12 歲自閉症學生參與研究。研究設計採前 實驗之單組前中後測設計,進行為期 8 週,每週 2 次,每次 40 分鐘的定 向越野運動方案介入,參與者必須在時間內依照積分賽或順點賽的規則或 跑或走找到檢查點,撕取貼紙粘貼於積分表上累積分數,並於時間終止前回 到原點。並對健康體適能,包含身體組成、肌肉適能、柔軟度和心肺適能; 以及身體意象,包含外表評價、健康評價、身體知覺與動作能力評估、身體 部位滿意度之前後測結果,使用 SPSSforwindows22 版進行成對樣本 t 檢 定考驗。結果顯示,本研究對於健康體適及身體意象個部分皆無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研究和教育現場實務之相關建議。Item 攜帶式微電腦語音溝通板教學策略對增進國中低口語能力自閉症學生溝通行為之成效(2010) 陳冠銘; Chen kuan-min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以攜帶式的語音輸出溝通裝置(VOCA)之教學策略介入二名國中階段低口語自閉症學生於學校情境下之溝通行為之成效。 語言和溝通能力缺陷或遲緩是自閉症者的明顯特徵,導致他們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產生嚴重的困難。輔助溝通(augmentative&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可提供一個有效的管道,有助於自閉症者藉此與外界進行溝通及表達自我需求。 語音輸出溝通裝置(voice output communication aids, VOCA)是AAC 之中一種便利的電子化裝置,可產生文字圖片或聲音的輸出,讓使用者可以藉由手指點選、按壓特殊開關等操作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一名15 歲9 個月女性及一名14 歲3 個月男性,皆為低口語自閉症者,採取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探討以攜帶式的語音輸出溝通裝置(微電腦語音溝通板)介入溝通教學後,研究對象以溝通板表達自我需求、學習互動、人際互動三類溝通行為之成效,並記錄研究對象之溝通次數與溝通熟練程度加以分析比較,整合量化資料與質性資料獲致綜合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一)研究對象使用語音溝通板進行自我需求類溝通之次數與熟練程度均增加;(二)研究對象使用語音溝通板進行學習互動類溝通次數與熟練程度均增加;(三)研究對象使用語音溝通板進行人際互動類溝通熟練程度增加,但次數則增加不多;(四)研究對象原有的以手勢進行溝通之行為次數變化不大;(五)研究對象之家長與教師等相關人士對本研究介入之成效大致感到滿意。 最後並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採用語音輸出溝通裝置介入自閉症者溝通教學之研究者及實務工作者提供若干建議。Item 亞斯柏格症學生核心統整能力表現之初探(2011) 汪大慶關於弱核心統整(Weak Central Coherence,WCC)的研究大致有語意統整、視覺統整與感官知覺統整三方面,各個研究可能由於研究對象、研究程序等等的不同而產生相異的結果,對於自閉症者是否有弱核心統整的特徵也沒有一個定論。本研究的目的是試圖呈現自閉症者在核心統整能力上的表現是否與一般學生有差異。 在研究的題本上,研究者針對核心統整中的視覺統整領域進行研究,研究者根據核心統整的概念編製了圖地反轉圖形、自編破碎拼圖測驗與自編情境搜尋測驗等三種題本,以個別施測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反應時間、反應類型及正確率等數據進行平均數t 考驗統計。在研究參與者的選擇上,研究者選擇大台北地區經醫院或鑑輔會證明的亞斯柏格症學生,國小三、四、五年級,魏氏智力全量表分數70 以上的學生共15 名,另外選擇年齡相當且智力正常的一般學生15 名作為對照組,個別施測三種題本。 研究結果呈現,在圖地反轉圖形中,亞斯柏格學生的得分與正確率和一般學生無顯著差異,但反應種類的數量明顯高於一般學生;在自編破碎拼圖中,兩組在反應時間與正確率均無顯著差異;在自編情境搜尋中,亞斯柏格學生的反應時間明顯高於一般學生,正確率則無顯著差異。從研究結果發現,兩組學生都可以發現整體,但相同的時間內,亞斯柏格學生卻可以發現更多局部的物體;另外在拼圖中,兩組學生都可以說出圖片的名稱;在情境搜尋中,亞斯柏格的搜尋速度明顯較一般學生慢。Item 自閉症幼兒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與其同理心之相關研究(2018) 曹追陽; Cao, Zhui-Yang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閉症幼兒與一般幼兒的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及同理心,並探討二組幼兒的這些能力是否也具相關性。研究參與者為大台北地區之四到六歲幼兒,其中自閉症幼兒32名,一般幼兒35名。本研究所採用工具為三份問卷,由家長填寫:「自編共同注意力問卷」、「幼兒依附關係量表」、「兒童同理心量表中文版」,將問卷所得數據用描述統計、典型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自編共同注意力問卷」具備可接受的信效度。 2.自閉症幼兒在共同注意力、同理心方面發展低於一般幼兒。自閉症幼兒的依附關係與一般幼兒無顯著差異。 3.自閉症幼兒的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同理心兩兩之間都存在正相關。 4.一般幼兒的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同理心兩兩之間未發現相關性。 最後,根據上述結果進行討論,對特殊幼兒發展心理學研究、家長育兒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特殊幼兒研究及療育作參考。 關鍵字:自閉症、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同理心Item 自我管理策略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之成效(2018) 黃詩琁; Huang, Shih-Hsuan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自我管理策略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一名台北市國小五年級的輕症自閉症學生,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中的跨行為多基線設計,自變項自我管理策略,依變項為社會互動行為,其中包含三項行為:專注參與課堂活動、自行完成工作任務及遵守團體規範。 本研究以視覺分析法分析研究對象社會互動行為表現的變化,並透過回饋表及訪談研究對象的教師、同儕及個案本人,作為本研究之社會效度分析。 研究結論如下: 一、自我管理策略對增進國小ASD學生「專注參與課堂活動」行為有立即成效及維持成效。 二、自我管理策略對增進國小ASD學生「自行完成工作任務」行為有立即成效及維持成效。 三、自我管理策略對增進國小ASD學生「遵守團體規範」行為有立即成效及維持成效。 四、自我管理策略對增進國小ASD學生社會互動行為具有社會效度。Item 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2016) 邱妤芳; Chiu, Yu-F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 之差異情形。採調查研究法,以研究者自編之「大學生學校適應問卷」為研究工具,分層考慮學校區域佔母群體之比例,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隨機抽樣,共發出有效問卷147 份。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壹、 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現況 一、 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社會適 應、生涯展望以及自我決策表現平均得分大多屬於中等程度。 二、 以自我決策表現最佳,其次為生涯展望、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社會 適應表現最差。 貳、 不同背景變項差異分析 一、 不同性別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 應、社會適應、生涯展望、自我決策適應表現皆無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級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無顯著差異,但二年 級學生之生涯展望適應表現優於五年級以上學生。 三、 不同入學管道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 習適應、社會適應、生涯展望、自我決策適應表現皆無顯著差異。 四、 不同科系類組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無顯著差異,但 第一類組科系學生的生活適應優於第二類組科系學生。 五、 外宿之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 自我決策情形皆優於居住家中學生。 六、 不同學業成就表現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達到顯著 差異。學業表現優於同儕或普通者其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生涯 展望、自我決策皆優於學業落後者。另外學業成就表現越好,學習適 應表現越佳。 七、 有無社團經驗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無顯著差異,但 有社團經驗者之學習適應表現優於無社團經驗者。 八、 有無打工經驗之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 習適應、社會適應、生涯展望、自我決策適應表現皆無顯著差異。 九、 有無戀愛經驗的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無顯著差異,然 而有戀愛經驗者之自我決策優於無戀愛經驗者。 十、 沒有特殊求學經驗之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生涯展望、自我決策表現皆優於有過特殊求學經驗者。 十一、 有資源教室服務使用經驗的自閉症大學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社會適應、自我決策情形皆優於無資源教室服務使用 經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