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運用執行功能訓練策略之班級經營行動研究—以國小英語科場域為例(2012) 吳時華; Wu, Shi-hua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記錄研究者應用執行功能訓練策略在國小英語課程的歷程、困難與因應措施。研究者以國小四年級28名學生做為教學介入對象,比較其在執行功能與英語成就表現的變化。並以訪談、觀察、記錄、省思的方式,對行動研究過程的困難與因應之道進行探討。 在研究探索期,研究者發現學生英語基本能力低落,因此引發一系列為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措施。研究者先了解原有的校園運作文化,並與導師建立合作模式。而後,以書面資料與家長溝通,建立互信的基礎。 在行動方案規劃期,研究者認為學生自發的自主學習才是穩固其學習表現的基石。因此擬訂了「執行功能訓練策略的班級經營措施」,將執行功能訓練策略融入英語教學的班級經營中。 在研究介入期,研究者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回饋與反應而對原有的教學信念產生衝擊。包括對於課堂學習應著重在營造「快樂學習」的氣氛或學生「基本能力提升」的訓練。在評量目的上,應簡化評量難度而著重在「給予學生成功的學習經驗」或進行「具鑑別力的評量標準」提供親、師、生對於學習過程的評鑑。在學生的學習經驗上,應給予學生適度的「學習壓力」或零壓力的「學習樂趣」。 在研究評鑑期,研究者審視研究介入的資料,整理研究者在過程的改變與成長。而後,分析學生在執行功能表現與英語學習表現的變化,做為研究者評鑑教學內容的依據。 研究者在此歷程中,了解英語是學生學習重要的「一部分」。在訓練過程中應建立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自主學習的習慣,並且適時給學生學習樂趣,依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表現。同時,研究者也因此更懂得以科學的方法向別人說明自己的教學內容,也更了解行動研究的價值與影響。 學生在執行功能表現上, 雖然「青少年執行功能量表」的自評量化分數上,除了「啟始」向度外,其餘向度前後差異皆未達統計顯著。但由質性資料分析,學生主動積極性的行為有顯著地改變,平日學習能表現許多主動完成的行為。而組織能力是學生最先被培養訓練的能力,學生在上課進行中能習慣摘要上課重點、學會組織課堂重點的做筆記方法。而規劃能力訓練是學生的新奇體驗,學生從中習得做計劃的方法;並且學生學會冷靜處理衝突的技能,能自己主動地和平解決衝突問題。學生同時經驗了如何做計劃與完成計畫的活動;彈性地在不同的教學主題中轉換;保持良好的教室常規、抑制其衝動發言的行為;參與了解別人與自己特點的活動,也培養了檢查的技能。 學生在英語學習表現上,雖然剛開始學生因為沒有預期英語課程訓練作業與先前學習經驗不同,同時教師移除或減少環境的支持措施與提醒協助。因此,學生的英語成績表現呈現一度先持平或些微落後,而後又大步進步的趨勢。而組間表現分析,高、中能力組學生亦呈現與此整體表現相同的趨勢,低能力組學生則因補救教學、合作學習的支持而呈現緩步進步的趨勢。不僅在量化資料中顯示,高、中、低組學生皆能在此訓練中獲益。由家長與導師的反應中,亦表示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提升。研究者課堂觀察也認為學生展現了自主負責的學習態度並且班級中產生了互助合作的學習氣氛。Item 教練模式應用於提升同儕教練執行功能之研究—以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訓練設計為任務導向(2015) 蕭文欽; Hsiao, Wen-Chin本研究係基於推展國小融合教育之行動研究。研究者運用普通學生的同儕支持以協助自閉症學生,同時兼顧雙方能力之提升,在本研究中應用教練模式以問題解決的任務導向方式,針對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及一位高年級自閉症學生實施訓練。研究探討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訓練成效,以及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改善情形。教練模式之實施情形以及對執行行動研究的反思,亦一併探究。為探索事實,本研究利用觀察、訪談、反思、評量、自陳等方式蒐集多元資料,並予以比較及整合分析。研究採兩階段教練實施,第一階段為研究者擔任教練者,對普通學生進行執行功能訓練,以設計出一份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訓練方案;第二階段為同儕教練,一方面進行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訓練,一方面由普通學生擔任學生教練以訓練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過程藉由一段長期的教練歷程,充實了自己應用教練模式於推展融合教育之經驗,這是研究者在特教實務工作裡極富意義之學習。透過行動研究,本研究共得出六點結論:一、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發揮整合之執行功能有助於複雜的問題解決任務;二、採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及任務導向的訓練方式,能有效提升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三、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提升,在融合環境中表現出更好的適應行為;四、自閉症學生經同儕教練後達成「社會技巧訓練方案」目標之表現有差異,非口語的團體適應行為優於口語溝通行為的表現;五、普通學生及自閉症學生皆因教練的實施而提升能力,創造普特「雙贏」的融合;六、目標導向訓練性質的教練模式適用於提升學生能力,但指導者角色功能、教學方法則是關鍵的成功因素。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及討論,針對「學校融合教育推展」、「學生執行功能訓練」、「教育場域應用教練模式」、「研究工作」等四方面,提出可供教學現場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