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清代民間秘密宗教之民俗醫療研究
    (2007) 陳羿芬
      下層社會的民眾往往受限於經濟條件、社會資源的缺乏,當遭遇疾病、貧困、年老、死亡、殘疾的時候,只好尋求收費低廉、醫方又簡單的就醫方法,才不至於造成生計上的額外負擔,遊走於鄉間鄰里的民俗醫療者便是他們最常求助的對象。有鑑於民俗醫療是這些平民百姓在疾病纏身時最容易接近的醫治源頭,因此各種借助神力、巫術以治病救人的醫療行為紛紛出籠,民間秘密宗教教首更以此低門檻、低限制的手段介入結合教派信仰的傳播,運用兩者之間共同的神祕未知性和不可預知的靈異性,既治病也傳教──醫療同時拉人入教、或是強調入教之後才能有效醫療,這樣醫療傳教手法顯然運作頗為成功,而對於這些肩負傳教任務的教首們來說,坐功、按摩、針灸等民俗療法早已存在多時,這種傳承悠遠的醫療習慣不需重新培養信徒、也不須對醫療內容多加闡釋,利用一般民眾印象中普遍存在「有病醫病、無病養生」的既定形象,可以快速地建立教民對教首之間的信賴信任,若是能順利病癒,有的醫病關係還會更進一步轉化成親子關係或是師徒關係,而使得彼此的相屬關係更加牢不可破。這類成功結合了醫療手段的傳教派系,在發展上最大的優勢便是隨時可以換地重生、東山再起,尤其民間秘密宗教盛行的清代,教首們以民俗醫療者的身分遊走四方,使得清朝官府的查緝工作更加困難。   本篇論文首先介紹各教派的醫療行為,討論清代民間秘密宗教所採用醫療元素──如茶、水、香、火、符咒等的治病步驟、儀式等,並將檔案中各教派醫療方式與特色完整呈現,同時從教案案件看清廷官方對民間秘密宗教結合民俗療法的認知與查緝,尤其透過清廷早期看待薩滿信仰與民俗醫療、道教與民俗醫療的態度落差,突顯清廷對「邪教藉醫害人」的防備之心。更進一步藉由平民、士紳的角度立場出發,觀察教案事件中、不同參與者的看法是否有所歧異?包括使用詩文輯錄、經文寶卷、檔案奏摺等資料來討論士紳階級、教首、教民三種身分對秘密教派與民俗醫療結合的動機與看法。最後透過教案的整理分析,再討論大清帝國的社會環境之下,民俗醫療對秘密教派的傳佈、盛行究竟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從中將比較得出官方、教首、教民三者不同身份對秘密教派中民俗醫療手法運用的認知差異,從而了解清代秘密宗教風行的社會生態。
  • Item
    東北亞薩滿信仰與民俗醫療
    (2016) 清水裕美子; Shimizu, Yumiko
    本論主要是以東北亞薩滿信仰與民俗療法,以及鬼神與女薩滿的關係, 薩滿字義、來源,東北亞薩滿信仰的靈魂觀念,東北亞薩滿神話比較,從歷 史、宗教、醫療人類學為檢討東北亞薩滿信仰。 薩滿信仰靈魂觀念從萬物有靈開始發展,便產生了animism (萬物有靈論), fetishism (物神崇拜),manaism(超自然魔力論) 等靈魂觀念。從薩滿信仰 的靈魂不滅觀念上,又產生了圖騰崇拜、精靈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本章 主要敘述薩滿信仰中的靈魂觀念,以及薩滿與精靈的關係,比較滿族、朝鮮 族與周邊民族的靈魂觀念與喪禮。 北亞薩滿信仰裡的鬼並不是西方的demon (惡魔)或devil(魔鬼)所象徵 的可怕存在。如果對牠們好的話牠們會保護或回報人類。例如日本祭拜鬼的 大部分的儀式是跟疾病有關的,為了從人類世界去除疾病,需要牠們的幫忙。 這也是東北亞薩滿信仰的特色。另外,東北亞薩滿信仰裡的陰間也不等同於 西方的地獄,甚至有母親子宮裡般的復活空間的意思,在這一章裡檢討東北 亞薩滿信仰裡的鬼與陰間觀念。 東北亞民族的薩滿神話中,常看見薩滿在陰間進行治療或救回靈魂的故 事。這些故事反映了東北亞民族的世界觀和病源探討。從這裡看出科學進步 的現代社會裡薩滿信仰也沒有完全消失的原因。有些學者指出現代醫學和民 俗醫療以及薩滿信仰是互補的存在,並非衝突的。例如現代醫學中,對於只 使用藥物治療的癌症末期病患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患者等,薩滿信仰可以減少 他們的不安和痛苦。 檢討現代的醫療人類學來分析薩滿信仰,介紹醫療人類學的各種看法和 理論來判斷薩滿信仰未來的展望。
  • Item
    清朝民間秘密宗教女宗教師研究
    (2006) 曾雨萍
    民間秘密宗教是由佛道等正信宗教衍化而來的世俗化新興教門,雜糅儒釋道思想而流布於下層社會,清代民間秘密宗教在明代既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臻於成熟,達到其全盛期。在各個教派中,弘陽教的女信徒尤多,亦有為數不少的女「教首」。唯「教首」一詞雖頻繁出現於清朝檔案中,但亦見「教主」、「教祖」、「道首」、「齋頭」、「會首」等稱呼,為避免負面指涉意涵及定義過於狹隘,本文代以較中性之「女宗教師」一詞,凡有傳教授徒之實,皆在研究之列。女宗教師出現的頻率與比例雖低於男宗教師,但有其特殊性,故研究民間秘密宗教女宗教師在宗教場域中的行為與活動,當可成為婦女史中相當有趣的議題。 本文結合檔案、實錄、方志、文集、筆記小說、寶卷、田野調查報告所出現的女宗教師,目前掌握的資料共有66位。在章節安排上,除緒論和結論外,共分為四大章,研究重心集中在女神崇拜與女宗教師的參與上,並嘗試解決李貞德在婦女與宗教這個研究範疇內所提出的三個問題:第一、經典與教義對女性的態度,亦即性別是否影響信徒的救贖與成聖。第二、女性在宗教組織中的地位問題。第三、宗教對女信徒生活的影響。 由於女神的崇拜者大多是婦女,而與女宗教師來往的也多是女性,探討她們之間的關係與女宗教師扮演的角色或許可以更清楚的反映宗教活動中的女性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