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Covid-19疫情下國小安親班老師遠距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2023) 陳瑩珍; Chen, Ying-Jan現今社會的趨勢,由於物價上漲,都需要雙薪以維持家計,再加上社會組合結構改變,另類家庭比例增加(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或多元文化家庭等),所以有很多的家庭延伸出兒童課後照顧的需求;再加上家庭收入增高且孩子又生的少,父母相對比較有能力為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有充裕的投資,且國小安親班較能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與對孩子課業與生活上的照顧需求,所以近年來進入國小安親班的比例增加很多。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原本實體的安親課業照顧教學模式必須改為線上教學,政府的施政方向是購買入大量的電腦,為了不讓疫情不上學而中斷孩子們的學習,而安親班老師同時也要認真思考,如何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安親班老師能充分使用線上教學,了解其優點與可能影響線上教學的因素,來發展其解決方案,並降低使用線上教學的疑慮。疫情造就了線上教學的契機,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比率提升,但家長卻對學生是否有幫助的支持度下降,顯示線上教學出現了困境。學習場域回到了家裡,除了要注意到孩子的學習狀況外,也要確保如何維持孩子的學習品質;疫情間線上教學也讓原本許多安親班的智慧教學設備不足,以及安親班老師在數位教學工具應用的挑戰一一浮現。疫情對教育帶來了衝擊,也加速線上教學成為學習主流,讓安親班教學服務方式大翻轉。研究者運用問卷調查方式探討新北市國小安親班老師線上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策略,自編「Covid-19疫情下國小安親班老師線上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線上教學困境涵蓋「備課困境」、「家長感受困境」與「教學成效困境」等3個層面;線上教學困境的因應策略涵蓋「科技有用性」、「資訊設備提升」與「學習有效性」等3個層面。研究結果指出新北市國小安親班老師對線上教學之困境受到「家長感受困境」與「教學成效困境」的正向影響,「資訊設備提升」與「學習有效性」亦正向影響線上教學困境的因應策略;意指透過設備的提升,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參與線上學習,解決因學習資源不足、互動不足等問題所產生的困境,而設備提升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線上教學中,學生常常需要自主學習,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因此,安親班老師可以提供學習指導和反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建議。Item 「動口不動手」-製造服務化之個案研究(2023) 陳俋廷; Chen, Yi-Ting近年來製造與服務界線日趨模糊,傳統製造業也因產業需求尋求轉型,而在製造服務化的發展過程中,產業價值鏈的轉變、顧客需求導向,在在影響各產業別的生態系統發展,面對新時代來臨,傳統產業如何適應新世代科技帶來的衝擊,繼續延續亮眼的成績?這正是本研究需要探討之處。本研究擬透過個案研究法來探討並分析當前傳統產業之現況,蒐集企業個案各發展階段資料,利用商業模式分析、價值鏈分析、策略矩陣分析,由外而內,分析企業個案的市場定位價值,進而分析企業在產業中的價值活動能力,最後導列出策略行動以達成階段企業目標。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研究發現:一、具決策關鍵的價值鏈活動能力遞增,可建立彈性產線及增加產品整合能力,以達成資本投資費用化,核心能力彈性化等服務化策略目標。二、建立商品設計模組化及製程作業標準化,可依成本優勢選擇自動化生產流程或託外製造,以創造產線擴增及產銷調度彈性,進而建立協力產線專業分工的群聚。三、製造服務化的關鍵階段進程:規模經濟、內外部生產資源彈性整合、客製設計能力,製造服務化是實現品牌價值增值、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四、品牌經營是超越商品的整體價值,產品的附加價值是隨著服務層次的延伸而遞增,如同微笑曲線一般,而品牌價值則來自客戶對企業的期許與信任,是超越單一商品所帶來的價值。企業個案於製造服務化策略目標以提供「擴大價值鏈的服務」為主要方向,服務化進程是沿附生產價值活動中達成,而不是直接將服務行為當作為「商品」銷售,目的在於深化與客戶之間的關係,提高與其它同業之間的差異化程度。對企業內部的服務化目標,在於改造組織架構及整合外部供應鏈資源,將製造流程轉變成可彈性操作的財務空間,讓企業具有寬廣深厚的商品製造能力,但無來自製造資本(設備、人員)所造成的束縛限制。對企業外部的服務化目標,則為改變產品內容框架,將商品客製設計、需求整合、彈性生產等需求,跨界融合於客戶商品選單,創造以服務為主的商品模式。Item 探討中高階經理人之創業意圖與創業模式之關聯性研究(2021) 吳汝偉; Wu, Ju-Wei近五年來,台灣創業生態已產生了諸多的改變,政府機關、民間單位對於創業圓夢平台募資等,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中小企業的創業型態,創業者的背景樣貌、 創業行為所帶來的經濟成長,也獲得產官學界的關注。綜觀大部分的研究,較多放在廣大創業者及創業市場分析,外部環境及條件,對於創業者的意圖產生的影響。本次研究將以中高階經理人,針對不同的創業階段中, 創業意在不同的時空背景,所產生的變化,探究:自我認同、資源取得、風險偏好、轉職發展是否為必要之惡,研究中發現,遺憾與回饋的心理層面、賦意的過程,延伸出的創業模式,才是造就不同領域創業者,真正能夠創業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