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照顧者對幼兒負向情緒反應、幼兒情緒調節策略與幼兒氣質之關係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8-04-01) 黎樂山; 程景琳; 簡淑真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幼兒情緒調節策略以及相關因素,包括幼兒氣質、照顧者反應方式以及其他背景變項。為瞭解以上概念,本研究以二百九十六位幼兒照顧者及三十八位幼托園所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使用之問卷包含「幼兒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照顧者對幼兒負向情緒反應問卷」以及「幼兒氣質量表」。主要發現如下:一、幼兒使用情緒調節策略的頻率依序為尋求照顧者、語言表達、認知引導、攻擊及發洩安撫策略。幼兒的氣質類型會影響其情緒調節策略表現。二、整體而言,照顧者較常出現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及鼓勵表達反應;較少出現降低嚴重性、懲罰及心情低落反應,不同教育程度照顧者的反應頻率亦有所不同。三、照顧者愈常使用鼓勵表達、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反應,愈少使用心情低落、懲罰、降低嚴重性反應,則幼兒愈常使用認知型策略;而照顧者愈常使用心情低落、懲罰、降低嚴重性反應,愈少使用鼓勵表達、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反應,則幼兒愈常使用行為型策略。
  • Item
    幼兒心智理論發展與語言發展之關係─漢語心智動詞與補語句法之檢視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5-06-01) 簡淑真; 周育如
    本研究旨在檢視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與其對漢語心智動詞與補語句法的理解之間的關係。研究以60名以漢語為母語的四歲幼兒為對象,進行「智力測驗」、「一般語言能力測驗」、「補語句法理解作業」以及「心智理解作業」的施測,結果發現在控制了「社經背景」、「年齡」、「智力」以及「一般語言能力」之後,幼兒「對補語句法的理解」可以有效預測其在「心智理解作業」上的表現,且不受主要動詞是否為「心智動詞」的影響。顯示幼兒語言發展與幼兒心智理論的發展之間主要的關連是發生在補語句型所提供的「語法架構」而非對「心智動詞」語意的理解上,其解釋力並超越了一般語言能力的影響。根據研究發現針對目前幼兒心智理論發展與語言發展之間關係的主要爭議進行討論,並提出對未來我國兒童心智理論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