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參與馬來西亞巴生興華中學醒獅隊經驗對其行為改變與生涯發展之影響
    (2023) 蘇永傑; SOH, YONG-JIE
    華文獨立中學是馬來西亞華人民族教育重要的環節,獨中是學生人格的塑造和民族 意識、情操培養的場域,同時也被視為負有維護發揚和延續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責任和 使命。興華中學醒獅采青賀歲隊伍是學校一個特殊的學生團體,其團體不僅能發揚中華 文化,同時也是為學校籌募發展經費的來源之一。本研究探討參與馬來西亞巴生興華中 學醒獅采青賀歲隊伍經驗對其行為改變與生涯發展之影響。本研究方法採半結構式訪談 進行資料蒐集,最後選取共計 16 位曾參與學校醒獅隊隊員,以及 4 位在學校醒獅隊有 服務經驗之負責老師來佐證本研究。研究結果得知,一、透過接觸與參與醒獅隊,隊員 能夠建立新的認知、情意與技能,進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及價值,亦在團隊中發揮所長。 二、醒獅隊隊員尚未於特定職業及領域發展,其皆處在結晶化之前的階段。三、學校醒 獅活動藉由「獅藝八德」培養隊員正向態度,並於未來生涯發展中學以致用,除了讓隊 員個性轉變為外向,也帶給隊員歸屬感,故醒獅隊的成就即為品德教育內化成內在價值, 其不僅傳承了中華民俗技藝,亦能培養青少年組織、應對與領導等能力。
  • Item
    運動經驗對成人晚期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
    (2021) 林顥翰; Lin, Hau-Han
    自從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後,高齡人口迅速上升,預計2026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的快速老化且勞動市場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讓政府政策開始注重高齡人力應用。隨著健康意識提升加上長照政策支持,高齡運動指導需求增加,但在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下,高齡人力應用便成為一大助益。然而運動指導員所需的專業並非一日所成,因此本研究針對擁有運動經驗之高齡者作為研究參與者,並探討運動經驗對其晚期的生涯發展有無影響。研究目的:旨在瞭解研究參與者之運動經驗以及對其晚期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方法:透過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取得研究參與者對於運動經驗與生涯發展的故事敘說,並利用主題分析針對6名研究參與者之運動經驗進行解析,試圖了解運動經驗對其生涯發展的影響為何。結論:一、研究參與者的運動經驗展現了其多樣性以及不確定性,並且隨著生涯階段的不同獲得不同體悟。二、六位研究參與者現階段發展之生涯角色以休閒者、退休者以及工作者為主。三、運動經驗間接使研究參與者獲得「正向的心態」及「充實的生活」,讓晚期生涯發展得以如此豐富。建議:一、教育主管機關應確保學生運動的權益且增加運動教育之廣度。二、企業應設立員工社群,支持員工維持興趣。三、未來研究可以針對不同主題討論晚期生涯發展,也可以針對特定族群或是性別做討論,必定有不一樣的收穫。
  • 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經驗及生涯發展之研究
    (2012) 張閔涵; Min-Han Chang
    近年來國內運動產業發展更加迅速,促成運動與休閒產業人才需求量增加,運動休閒管理人才的培育顯得格外重要。有鑑於管理策略的成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8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臺師大運休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經驗及其生涯發展,並且瞭解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對於學生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調查時間為2011年3-5月,研究方法透過質性研究法,以開放式問卷調查99學年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一般生所有在學生,並以內容分析法分析結果。共回收43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在學生之就讀動機係以懷抱著對運動與休閒領域十足的熱忱與濃厚興趣及增進個人專業知能為主,會因為校名特色、為滿足他人期待與建議為重要影響因素;在學生之學習經驗則是對於課程規劃以及研究生的生活型態有所差異,在人際關係與待人處事的態度有所收穫,包括專業知識與活動經驗的累積;生涯發展部分則多是以相關運休產業為就業計畫,以及繼續進修等;而就讀臺師大運休所對於其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增加求職優勢及職業的選擇,並能拓展人脈,使自己能夠從中自我成長。研究建議研究所可以了解學生需求後,結合實務經驗並與業界共同發展,以作為課程設計的內容;研究生則需要培養自我的專業能力,並要妥善運用研究所的資源,包含人力資源等,並多累積相關領域的活動經驗。
  • Item
    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
    (2008) 顏瑋儀; Yen,Wei-Yi
    大學教育的目的應在培養學生生涯所需之全人能力,經由參與社團活動可促進學生多元能力之發展,並養成其適應未來的能力。而學生參與社團習得的能力是否對於其生涯發展有所影響,則有待做進一步的探討。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社團領導經驗與相關的生涯發展理論,以及研究對象的大學社團領導經驗與現今生涯發展的狀況,並探討研究對象的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之影響。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訪談方式做為主要資料蒐集的方法。正式訪談時,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來進行資料蒐集的工作。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原則,尋找六位符合條件且願意提供豐厚內涵的研究參與者。以目前年紀在25至35歲之間,並於大學階段曾經擔任社團領導人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發現六位受訪者皆正值成年人早期的生涯發展階段,他們目前所扮演的生涯角色情況與比重都不盡相同。不同角色之間在生命比重中的消長是相互有關聯的,而工作與婚姻關係可視為個人生涯發展歷程中角色扮演的轉折點。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成年人早期生涯發展之影響主要是在社交關係、自我發展、創造力發揮、智能激發與物質報酬的回饋這五方面,亦會對受訪者現階段所扮演的生涯角色以及生涯角色的比重產生影響。受訪者的大學社團領導經驗對現階段生涯角色扮演的影響主要在工作者、休閒者、家長、公民、配偶這五項,而在生涯角色扮演的比重方面則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 Item
    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劃之研究
    (2011) 洪梓豪; Hung, Tzu-Hao
    本研究目的以生涯發展與規劃的角度,探討臺灣旅外棒球球員棒球生涯發展軌跡及未來生涯規劃。以文獻分析法、多重個案研究法與半結構深度訪談法,蒐集報章雜誌、網路媒體、論文、書籍等各方資料,並訪問十一位旅美、旅日棒球球員,瞭解臺灣旅外球員生涯發展背景,分析生涯發展與規劃因素。研究發現,一、臺灣旅外棒球球員,平均旅外發展4至5年,旅外年紀年輕化。二、影響旅外棒球球員生涯規劃因素:先內而外、外大於內。影響臺灣旅外棒球球員生涯發展與規畫之因素,可分為外部環境因素與內在個人因素;外部環境因素有七:(一)時代的變遷、社會氛圍的改變;(二)國外棒球環境較佳;(三)受到已旅外球員發展的激勵;(四)國內棒球環境發展不健全;(五)資訊流通、球探與經紀公司;(六)法規的改變;(七)美、日職棒登錄制度的演變。而內在個人因素分別是:(一)棒球技術成熟度與表現紀錄,(二)生涯發展的跳板,(三)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四)體能狀態的維持,(五)球員自身的人脈等社會資源,(六)球員的語言能力與態度,(七)球員的知名度。臺灣旅外棒球球員,起於內在個人因素,再由外部環境因素決定。具有高素質、天賦的球員,受到國內棒球環境不佳,與國外水準較高之職業球團提供機會,在一推一拉的作用之下,臺灣球員選擇旅外繼續個人棒球生涯發展。臺灣棒球球員旅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外部環境因素-國外薪資較優渥球隊願意機會,球員的素質、天賦則是基本條件。三、近期臺灣球員旅外機會多於早期臺灣球員。四、旅美是全技術能力的競爭、旅日是人為及技術的競爭。五、第二生涯規劃方面,個案在球員時期大多欠缺規劃;而有規劃者多以教練、技術指導員、教師為職志;也有個案離開球場後,把握機會、善用人脈,進而開創不同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