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4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應用鷹架理論輔助地理科網路合作學習-以高中地理實察為例(2007) 鍾彥貞; YEN-CHEN CHUNG網路合作學習是教育的新趨勢,可培養學生運用資訊通訊科技建立與人溝通分享的能力。就地理教育而言,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跨地域研究成果的分享與討論,可使學生增廣見聞,瞭解到區域的多樣性與差異性。但觀看台灣的地理教育,較缺乏以地理教育為主的跨校網路合作學習研究個案,加上網路合作學習若沒有經過適當的引導,難以達成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欲以地理實察為例,建立一套應用「鷹架」作為引導策略的跨校網路合作學習教學模組,並邀請兩所高中來合作,以實驗研究來證實以鷹架輔助的跨校網路合作學習是否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研究結果發現,以鷹架輔助的網路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發揮良好的學習成效,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表示透過跨校網路合作學習,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與校際小組合作規劃地理實察路線,能對地理實察有更深入的認識,且喜歡以這種方式來瞭解其他區域並瞭解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Item 高中野外實察行動監控與評量平台設計(2009) 林子又地理實察是地理教育中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但因為教學環境的開放性與師生比例懸殊等條件的影響下,造成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容易遭遇學生安全或戶外教學效率不彰等問題,而近年來應用於野外實察的相關行動學習研究亦缺乏安全監控與即時通訊等需求的有效解決方案。因此本研究針對以上問題,開發戶外手機教學導航、網頁教師監控界面以及架構於兩者之間的行動評量系統,同時透過主從式結構與分散式伺服器的設計來提升資料交換的效率,以降低使用者端的硬體負擔,同時提高伺服器的負載能力。系統測試方面選擇台北市北投區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作為實地測試區域,由測試結果顯示手機、網頁與伺服器端的系統在各個測試點皆能有效運作,但是受限於運作過程中需依賴行動通訊的高速封包存取進行資料流的交換,因此在部份受到地形遮蔽的考察區域,資料傳輸速率會大受影響。Item 應用行動裝置輔助野外實察教學之研究(2007) 徐慈妍; Tzu-Yen Hsu野外實察是地理科教學不容忽視的必備課程,但是高中教師經常難以實施野外實察教學,碰到的阻礙因素包括:時間安排不易、學生人數眾多、缺乏協助人手‥等。為了改善野外實察教學面臨的困境,此研究應用行動科技成熟的技術,發展以PDA為平台的野外實察系統,讓學生在無教師引導的情況下,藉由此系統的輔助能夠獨立到達每個實察點,並完成學習任務。研究設計的野外實察教學採用探究式教學法,以都市水圳議題探討為核心,另外建置虛擬野外實察(virtual field trip, VFT)網站,作為學生實察前的準備工具及實察後的資源分享與作品展示平台。教學實驗邀請兩所高中共14位學生和3位合作教師參與,評估結果顯示學生在技能方面有顯著的學習成效,整個過程學生覺得獨立自主,既新鮮又印象深刻。教師則肯定行動裝置輔助的探究式野外實察設計比傳統導覽解說的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Item 應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之行動研究(2008) 黃珮珍; Pei-Chen Huang為了因應新時代的教育潮流與銜接九年一貫課程,地理教育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上亦有重大變革,在知識方面,重視人類活動與環境系統的關聯並關注共同形塑的區域景觀,在情意方面,更要培育鄉土情懷與世界觀點。有鑑於此,95年普通高中地理科課程暫行綱要將地理實察明確訂定於其中,希望透過地理實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加認識自己家鄉的環境,並進而培養出對鄉土的情感與認同。 社區資源包含「人、事、時、地、物」等,鑑湖堂文化園區緊鄰蘭陽女中,園區內社區資源豐富,故本研究以宜蘭鑑湖堂文化園區作為地理實察教學之場域,以建構主義作為地理實察教學設計之原則,對蘭陽女中高二學生的兩個班(77人)進行多次的地理實察教學活動,並透過參與觀察、文件分析、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等方法,評估應用社區資源進行地理實察教學的可行性及成效。研究結果如下: 一、 以建構主義教學原理進行地理實察課程設計,有助於學生自己探索、建構其對於環境的了解及知識,並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 二、 本研究的課程設計為先分析社區資源,再由社區資源特色設計相關配合之課程。此方式的實察重點應著重於「人地互動」、「區域特色」、「地理技能實踐」、「關懷鄉土的情意目標」等項目。 三、 應用社區資源進行「多次實察」能增進學生知識與情意感受,亦有助於學生培養對社區的認同感與地方感,更可讓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關係、連結、互動更為緊密。整體而言,應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教學的可行性高、成效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