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風之影》的文學手法及巴塞隆納城市意象之探討
    (2021) 黃曉青; Huang, Hsiao-Ching
    西班牙小說—《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中文版於西元2006年轟動上市,在臺灣颳起了一陣西班牙文壇吹來的颶風,讓許多讀者紛紛為此書廢寢忘食,讀到欲罷不能只為盡快一覽全書精彩的結局。作者—卡洛斯.魯依斯.薩豐(Carlos Ruiz Zafón)以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巴塞隆納為背景,讓故事情節伴隨神秘的氣息反映出社會的現實。對於神祕氣息的營造,有學者認為《風之影》是哥德式小說(Gothic),也有學者認為其屬於魔幻現實主義小說(Magical Realism)的範疇。除此之外,書中最大的特色是薩豐提及許多巴塞隆納真實的地景,來作為故事場景的發生地,讓全書並非都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以現實為基礎再透過文學手法的渲染,去體現隱藏在現實背後的神秘。因此本論文以《風之影》為研究對象,先歸納出薩豐使用到的文學技巧,去釐清其屬於哥德式小說還是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再根據書中隱藏於人物、背景和事件後的社會現實,利用再現理論(Representation)作為輔助,探討在小說的虛與實之間,讀者會於心中形塑出什麼樣的巴塞隆納意象。最後針對書中真實的地景,探究其以巴塞隆納為故事的發生地,如何將真實存在的地景經過文學手段的變形,建構出讀者對巴塞隆納的想像。
  • Item
    論多重觀光凝視--以高第聖家堂為例
    (2021) 陳渝涵; Chen, Yu-Han
    本研究是基於聖家堂作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探討其自19世紀建築續建至今的多重凝視發展。近年來,國內研究尚未從多重凝視的的角度分析聖家堂,因此筆者將巴賽隆納的聖家堂作為個案研究,企圖討論聖家堂觀光景點之塑造、館方如何建構觀光的多重凝視、多元的導覽中介制度如何影響觀光客、最後文化資本的不同如何影響觀光客的消費與觀光實踐,並進一步分析觀光之展演特性。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及深入訪談法,首先筆者將闡述聖家堂自19世紀的歷史發展脈絡。第二,沿用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之理論探討在聖家堂的多重凝視彼此間的交會,並以Dean MacCannell的觀光符號理論企圖分析聖家堂之觀光景點建構。第三,分析館方透過導覽中介,例如:手冊、導覽書、官方網站、語音導覽建構聖家堂,其導覽中介又是如何吸引觀光客蒐集該地的符碼,透過攝影、旅遊經驗分享以再現地景。第四,從Tim Edensor觀光客的旅遊實踐理論出發,看不同參觀動機的觀光客如何透過漫步、凝視、攝影、紀念品進行旅遊實踐,再結合Bourdieu的秀異理論,探討文化資本的不同對於觀光客旅遊實踐的影響。最後,探討聖家堂多重凝視間的消長與未來發展以及日後如何維持其觀光永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