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6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魔法世界的食物——以《哈利波特》系列為例(2024) 陳宣而; Chen, Xuan-Er在充斥著冒險的現代奇幻文學中,食物都會較爲樸素,且方便攜帶,不易腐壞,其中很多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的。同樣,在羅琳(J.K.Rowling)所打造的各個小説世界中,食物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更是如此。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食物這一意象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霍格華茲(Hogwarts)每天供應的各式各樣的英國料理、活米村(Hogsmeade)中獨有的魔法糖果零食和斜角巷(Diagon Alley)的「衛氏巫師法寶店」(Weasleys' Wizard Wheezes)出售的各類惡作劇商品。比起滿足人物的生理需求,解決溫飽問題,《哈利波特》中的食物更多的是各個人物生活中的一種消遣娛樂,因而這些食物與人物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是至關重要的。食物可以展現出人物的個性格特徵,加強他們自身的立場,構建人物之間的關係。我將主要從《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六樣食物入手,針對人物關係中的友誼關係和人物形象中的包容兩點,來探討食物在《哈利波特》如何連接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進一步延伸至《哈利波特》整個系列中食物在人物形象構建上所占據的重要位置。Item 哈利波特的電影觀光-台灣觀光客的魔幻凝視(2014) 駱彥伶; Yen-Ling Lo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源自於近年的哈利波特熱潮,以及電影觀光在哈利波特多元文化現象中所位居的重要地位,綜觀國內哈利波特的相關研究尚未以觀光面向深究其對觀光層面所促成的影響。故本研究以哈利波特的電影觀光作為個案探討,剖析哈利波特電影所引發的英國電影景點生產、台灣與英國的雙重旅遊中介、台灣觀光客的魔幻凝視此一完整的觀光脈絡,期望在哈利波特現象與電影觀光的相關研究上做出具體的貢獻。 在台灣觀光客的魔幻凝視層面,特別發現遊客除了望見所望之外,更由內再建構了魔幻想像,促使空間如同中介迷離般於真實與虛擬間流動著,重要的是藉由遊客的魔幻凝視進而豐富了該地的空間意義。 於研究方法的部分取用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並佐以電影觀光論述、符號學、文化展演、詮釋循環、觀光客的凝視、真實性將研究分四個層次探討:第一,自拍攝背景了解其藉由實地取景將故事塑造出立體真實感,使故事走入地景,觀光景點的前身因此成形。第二,英國景點運用象徵哈利波特符號的標示物(如:劇照、告示牌、道具模型等),鋪陳了文化與創意想像,將空間轉變成一會說話的環境;且因魔法的展演使得想像、地方、英國文化彼此構連,重構了地方的空間意義。第三,台灣與英國的旅遊中介者促成哈利波特地標的社會建構,吸引了遊客前往該地蒐集地景,同時遊客也經由照片與部落格的紀錄再現了地標。第四,當台灣遊客凝視哈利波特景點時,透過解碼景點標示物,進而幻想故事情節獲得魔法的快感,以滿足自身的欲望;並將自我認同成魔法主角,經由心靈模擬去扮演他者,而形成了自戀的愉悅。而哈利波特故事及其觀光雖是立基於虛擬陳述之上,但由於遊客願意接受與相信這個故事,透過其實際的體驗與展演魔法後反而形成了觀光客的存在真實。Item 拉丁語的歷史脈絡與《哈利波特》裡的符咒(2017) 張江寧; Chang, Jiang-Ning身為一門垂垂老矣的語言,拉丁語一點也不隱居和低調。拉丁語出現在各式各樣的電視、影集、小說、音樂,和本論文的主題《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裡,一門千年前的古語,進了現代,卻儼然成了強大魔法的代言「語」,好似只要學會了拉丁語,誰都能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自從拉丁語在西元前四百年,隨著羅馬帝國崛起之後,拉丁語就在古老的歐陸上叱詫風雲,權勢不曾消減。在羅馬帝國敗亡後,拉丁語晉升成了天主教的禮儀語,在西元後八百年的查理曼大帝復興裡,進一步地成了尊貴不凡的菁英語。直到進入西元的第二個千年裡,拉丁語依然在學術、科學、宗教、法律各層面,擔任著沒有任一其他語言可以取代的載體角色。甚至入了現代,拉丁語還搖身一變,化為代表了「魔法」的神奇語言。 本文試圖經由拉丁語的歷史脈絡,看《哈利波特》系列裡的符咒們。在前半段的論文中,我們討論拉丁語的簡略歷史,看拉丁語如何在兩千年裡,由羅馬帝國的「標準語」演化成歐洲的文化符號。在後半段的論文裡,我們則逐一檢視《哈利波特》中符咒的語法、原意和結構。期盼可以經由此一討論,讓讀者們對埋在遠古前的拉丁語,有更深一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