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7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大專生性知識、性態度、性行為現況與1979~2019年20歲學生性經驗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20-12-??) 晏涵文; 馮嘉玉; Edwin Han-Wen Yen, Jia-Yuh Ferng目的:調查臺灣大專生性知識、性態度與性行為現況,整理1979~2019年20歲學生性行為發生率的變化情形。方法:以分層叢集抽樣方法,選取臺灣北、中、南、東地區大專一至四年級與五專五年級學生樣本,共計2,525人,進行橫斷式問卷調查。結果:大專生在懷孕避孕、愛滋病與其他性病防治知識的答對率不到六成,女生表現較男生佳。男、女生對保險套使用都抱持正向態度,男生對婚前親密行為的接受度高於女生。28.1%的受試者曾與異性發生性交行為(男生32.1%、女生24.9%),曾與同性發生性交行為者占10.7%(男生15.0%、女生7.1%),但其中每次性行為均使用保險套者僅有31.9%。曾有性交經驗的受試者中,有18.0%在初次性交後感到後悔(男生12.3%、女生24.6%),最主要的後悔理由是覺得發生時機不對及擔心性行為後果,但男、女生最主要的後悔原因不盡相同。自1979~2019年,男、女生與異性的各項親密行為發生率都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但女生在各項親密行為的增加幅度都高於男生。結論:大專生性行為比例升高,不僅女生與異性親密行為的比例增加,男生擁有同性性行為經驗的人數比例也不低,但性知識普遍不足,且自我保護措施不夠完善,均可能導致其初次性交後感到後悔。儘管大專生年齡已足以擁有合法性行為同意權,但可能並不具備相應能力與準備對性行為做出明智決定,故學校有責任繼續提供充足、正確的性教育資源與資訊,協助年輕人學習檢視並提升自己的性準備能力。Item 臺灣地區國中同儕性騷擾現況及其相關因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2-12-??) 馮嘉玉; 晏涵文; 李思賢; 高松景; Jia-Yuh Ferng; Tony Szu-Hsien Lee; Han-Wen Yen; Song-Jing Gau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臺灣地區學生於國中校園生活中所遭遇的同儕性騷擾現況,並探討知識、社會支持與生活技能等因素與男女生遭遇同儕性騷擾經驗間的相關情形。研究資料取自於2008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性教育成果之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採叢集抽樣方式選取全國公私立高中職一年級剛入學學生樣本共計2,276人,由受試者根據自己就讀國中時期的同儕性騷擾經驗作答。在本研究中,9成以上的受試者曾在國中三年裡遭遇一種以上來自同儕的言語或肢體騷擾行為,而自己感受曾遭到同儕性騷擾的人數比率則接近3成,但男生受到一種以上肢體騷擾的比例顯著高於女生。將男女生資料分開進行複迴歸分析後發現,情感表達溝通技巧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越差的男生,與社會支持度越差、情感表達溝通技巧越好,但拒絕與自我控制技巧越差的女性,所遭受到的同儕「言語騷擾」、「肢體騷擾」與「自覺認知騷擾」頻率越高。此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國中校園同儕性騷擾防治教育介入的參考。Item 高中職全人性教育之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課程介入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12-??) 馮嘉玉; 晏涵文; Jia-Yuh Ferng; Han-Wen Yen本研究目的在了解依據高中職「健康與護理」課程綱要所發展的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教材內容,其達成課程核心能力目標的情形。本研究根據課綱內涵,從全人性教育角度研發九小時性病防治教材,透過高中職健護教師全面培訓,提升教師性病防治教學知能,並採不相等實驗、對照組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徵選實驗及對照組學校各七所,其中有效樣本為實驗組535人,對照組488人,合計1,023人進行課程介入。於介入前後各一周進行前、後測,以確認課程介入效果。研究結果證實本介入模式在不增加老師教學負擔條件下,較一般性教育教學更能有效達成與性病防治相關之核心能力目標。且課程介入在「全人的性觀念」、「較安全性行為」、「生育健康與人工流產」、「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與「性騷擾、性侵害預防」等核心能力知識層面,「同性戀的認識」、「較安全性行為」、「愛滋及其他性病防治」等核心能力態度層面,「健康兩性交往的生活技能」、「較安全的性行為」與「性騷擾、性侵害預防」等核心能力自我效能層面,及「較安全的性行為」核心能力行為意向層面都有顯著效果。本研究針對上述發現,對目前學校性教育的實施狀況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