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09792
Browse
Item 碳水化合物品質指數與台灣成人體圍之相關性研究(2023) 許芷瑜; Hsu, Jhih-Yu目的:已有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與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增加有關,亞洲人口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約佔總熱量50%以上,此種現象更顯現出碳水化合物在亞洲族群中的重要性,然而過去對於碳水化合物與疾病的探討卻很少強調其飲食來源,近年來,新指標―碳水化合物品質指數(carbohydrate quality index, CQI)的出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品質評估方式,但目前仍沒有文獻,探討其與不同體圍(上胸圍、中臂圍等)之相關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CQI與體位、體圍之間的關聯。方法:收集336份20-60歲台灣成年人飲食資料,經由本研究室資料庫運算出各營養素總攝取量後,計算CQI分數,再將其分類為五分位、四分位,分析每分類在營養素、食物類別之分布性,並與非飲食資料(6種體圍、腰圍衍生指標及BMI)進行相關性分析及風險評估。結果:CQI的五分位得分範圍Q1為4-9、Q2為10-11、Q3為12-13、Q4為14-15、Q5為16-19分。另外,由FIFFQ測出平均升糖指數為50.0 ± 4.0、膳食纖維為15.9 ± 12.4 g、全榖物碳水化合物/總穀物碳水化合物比值為0.17 ± 0.20、固體碳水化合物/總碳水化合物比值為0.89 ± 0.09、CQI分數為12.0 ± 3.1分。至於體位(圍)分布狀況,則平均體重為65.3 ± 13.4 kg、BMI為23.8 ± 3.7 kg/m2、上胸圍90.4 ± 9.3 cm、中臂圍29.2 ± 8.0 cm、腰圍83.2 ± 10.9 cm、臀圍96.1 ± 8.2 cm、大腿圍54.4 ± 5.4 cm、小腿圍-站姿36.1 ± 3.7 cm、小腿圍-坐姿36.4 ± 3.6 cm、腰臀比0.86 ± 0.09、腰高比0.50 ± 0.08。淨相關結果顯示,在調整干擾因子後,CQI與體重 (r = −0.12, p = 0.04)、BMI (r = −0.15, p = 0.01)、上胸圍 (r = −0.11, p = 0.04)、腰圍 (r = −0.13, p = 0.02)、腰臀比 (r = −0.12, p = 0.03)及腰高比 (r = −0.12, p = 0.03)有顯著負相關。進一步分析提供膳食纖維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後,發現全穀類纖維及未精製飯類及穀片類碳水化合物與體位(圍)存在負相關;精製飯類製品、麵類及鍋貼、油煎餅類則與體位(圍)呈現正相關。而在調整干擾因子後的風險分析中發現,隨著CQI的增加,BMI過重 (model 1- p trend< 0.001; model 2- p trend = 0.001)、腰高比過大的風險 (model 1- p trend = 0.001; model 2- p trend = 0.004)有下降的趨勢。結論:更高的碳水化合物品質(CQI),可能有助於降低過重、肥胖之風險,並且在食物來源上應選擇纖維含量高(主要來自全穀類),如未精製的飯類(五穀飯)或麥片類,避免攝取鍋貼、油煎餅類等複合性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