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6
Browse
Item 亞斯柏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一第四版(WIse-IV) 的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2-07-??) 吳沛璇; 張正芬; Pei-Hsuan Wu; Cheng-Fen Chang過去國內外關於亞斯柏格症(以下簡稱AS) 認知表現的大型研究不多,適逢WISC-IV (中文版)出版之際,藉由本研究瞭解AS 學生的認知表現情形,並且進一步探討不同年齡階段AS 學生,是否有不同的認知特質表現。本研究選取國小一到三年級、國中七到九年級各25 名通過鑑定之AS 學生作為研究樣本,為了避免練習效果,所有受試者在兩年內沒有施測過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且性別比例接近過去的調查數據。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I 不同年齡組的AS 學生表現並無顯著的差異,但發現AS 學有獨特的認知組型。不論是國小組或國中組的AS 學生,其全量表智商表現均高於平均數,其中以語文理解指數(VC r)的表現最好,高於平均數1 ~ 1. 5 個標準差,知覺推理(PRI) 次之;處理速度指數(PS r)的表現最弱,明顯低於平均數,分測驗的表現結果也呈現一致的趨勢。2. 內在差異部分, AS 學生VC-WM1、VCI -PSI以及PRI- PSI三種因素指數間,呈現顯著差異,代表AS學生跟常模兒童相較起來,有比較大的內在差異。而在AS 團體中,也發現四個因素指數間有連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代表AS 學生內在能力的表現較不一致且差異值在常模中屬罕見。另外,在三組分測驗比較和歷程分數差異比較上,只有少數的AS學生呈現有顯著差異的情形,較沒有一致的發現。AS 學生在認知組型上,有顯著的優弱勢表現及內在差異,這樣的訊息,可以提供相關人員在進行教學及教材設計時,能夠從其語言優勢出發,並且針對他們思考及提取速度的部分,進行彈性調整,以利AS 學生更有效的學習。Item 社交技巧訓練對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2-07-??) 吳佳蓓; 鈕文英; Chia-Chien Wu; Wem-Ing Niew本文探討2000 至2011 年國外33 篇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社交技巧訓練單一個案研究的現況,並以不重疊比率,後設分析在不同參與者特徵、介入作法和評量情境上成效是否有差異。結果發現多數參與者為男性、國小學生,學前及高中職以上者較少,無國中生。學前的效果高於闕小,高中職以上者成效很好;女性的成效不如男性。單一介入者的篇數和效果皆高於多重;成人中介(家長最少)多於同儕及兩者結合,成人及同儕中介成效中等。大多採個別介入,團體加個別介入效果極佳,個別為中等效果,間體介入則稍有效。模擬情境和其中包含自然情境成分的介入最多,效果中等,而自然情境介入無效。採認知行為取向最多,它和行為取向皆為中等效果,認知取向稍有效。多數介入一種技巧,其中社交認其n者較少,且懂稍有效;沒有單獨介入非語言溝通,多將之結合其他三種(社交起始、互惠及認知) ;介入三種效果極佳,其次是一種,兩和四種僅稍有效。模擬情境評量優於自然,分屬中等和稍有效果。習得成效中等,短期類化稍有效;而短、長期維持及長期類化無效。由此結果建議結介認知和行為取向優點的社交技巧訓練,促進其維持與類化成效;加強社交技巧介入信貫度和社會效度的實施,團體結合個別的社交技巧訓練研究,並探究在自然情境賈施有效介入和提升自然情境評量效果的方式。Item 社交技巧訓練對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2-07-??) 吳佳倩; 鈕文英; Chia-Chien Wu; Wem-Ing Niew本文探討2000 至2011 年國外33 篇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者社交技巧訓練單一個案研究的現況,並以不重疊比率,後設分析在不同參與者特徵、介入作法和評量情境上成效是否有差異。結果發現多數參與者為男性、國小學生,學前及高中職以上者較少,無國中生。學前的效果高於闕小,高中職以上者成效很好;女性的成效不如男性。單一介入者的篇數和效果皆高於多重;成人中介(家長最少)多於同儕及兩者結合,成人及同儕中介成效中等。大多採個別介入,團體加個別介入效果極佳,個別為中等效果,間體介入則稍有效。模擬情境和其中包含自然情境成分的介入最多,效果中等,而自然情境介入無效。採認知行為取向最多,它和行為取向皆為中等效果,認知取向稍有效。多數介入一種技巧,其中社交認其n者較少,且懂稍有效;沒有單獨介入非語言溝通,多將之結合其他三種(社交起始、互惠及認知) ;介入三種效果極佳,其次是一種,兩和四種僅稍有效。模擬情境評量優於自然,分屬中等和稍有效果。習得成效中等,短期類化稍有效;而短、長期維持及長期類化無效。由此結果建議結介認知和行為取向優點的社交技巧訓練,促進其維持與類化成效;加強社交技巧介入信貫度和社會效度的實施,團體結合個別的社交技巧訓練研究,並探究在自然情境賈施有效介入和提升自然情境評量效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