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比較學齡前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視聽覺理解及識字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6-03-??) 林初穗; 張淑慧; 劉文英; 吳佑佑; 蔡育秀; 郭邦彥; 顏詩尹本研究旨在探討4-6歲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在視聽覺理解或識字發展是否有顯著不同。本研究工具以已研發的一套電腦化語言理解及識字的評估工具為主,此評估工具包含六個分測驗,分別是「認字」、「破音字」、「視覺詞彙理解」、「聽覺詞彙理解」、「視覺句子/短文理解」、「聽覺句子/ 短文理解」。本研究更以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PVT)為控制變項,比較自閉症組兒童(n=35)與相配對正常組兒童在此評估工具表現上的差異。本研究的結果發現,不管是以整體或分年齡組而言,自閉症組兒童在「識字」及「破音字」分測驗表現明顯優於正常組兒童,而正常組兒童在「聽覺句子/短文理解」分測驗表現明顯優於自閉症組,並且「聽覺句子/短文理解」為最能區分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分測驗,使用此評估工具可正確區分自閉症兒童比率高達91.4%。本研究也更進一步分年齡層組(即4、5、6歲)來分析自閉症兒童與正常組兒童在視聽覺理解發展上的差異,其結果發現,正常組兒童在「聽覺理解」分測驗的表現皆優於「視覺理解」分測驗,而自閉症兒童在「聽覺理解」分測驗或「視覺理解」分測驗的表現上皆無顯著差異。針對此研究成果,本研究最後並對後續的評量、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自閉症幼兒仿說類型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3-03-??) 林初穗本研究主要實地收集一自閉症幼兒在家學習回答問題的語言樣本。根據教學者或母親所提十一種不同類型問題,經整理歸納出七種不同回應類型,其中「仿說」佔四種類型,即「立即完全式仿說」、「延遲性仿說」、「修補性仿說」以及「修補性回答」等,本研究也實地收集個案在校「仿說」語言樣本以做為資料分析及對照。本研究與之前文獻最大之不同點在於更進一步區別「修補性仿說」及「修補性回答」等兩種回應類型,並發現此二種回應類型不僅呈現出個案的語言理解能力,同時也是個案發展更實用語言間的橋樑。此研究結果可提供老師平時教學或語言評量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