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補救教育方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1-07-??) 鈕文英
    本研究的目的在檢討國內為身心障礙學生實施之補救教育方案的實施情形與成效,並探究與實施成效有關的因素,進一步提出補救教育方案的芻議。本研究分成兩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以840名任教國中小之普通班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之後研究者從中進一步篩選26位願意接受訪談,且回答內容較為豐富者為第二階段訪問的對象,以收集更深入的資料。結果顯示國內對身心障礙學生所實施的縣市學校層級補救教育措施普遍來說並不多,其中以對學習能力顯著落後同班同學之學生所實施的補救措施較多,但實施最多的補救措施(課後補救教學)也只占了四成多,對於其他學生所實施的補救教育措施則在三成或三成以下。教師對這些措施效果的評估,認為很有幫助的比例均在六成以下,且變異量也頗大。而對身心障礙學生所實施的班級補救教育措施,相對比例較高,均在五成以上。在較多老師使用的策略中,一般傾向較易實施,無須做較大變動與調整,或花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以及偏重情意層面為主的策略。教師對班級補救措施效果的評估,認為很有幫助的比例平均皆在五成以上,且變異量較低。最後研究者綜合第二階段訪談資料,整理與補救教育方案成效有關的因素,並提出補救教育方案的芻議。
  • Item
    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功能分析與介入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4-03-??) 鍾儀潔; 鈕文英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實驗方式分析兩位自閉症兒童之固著行為的功能,並評估以功能分析為基礎的介入策略,對降低兩位自閉症兒童固著行為的成效。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分別為一位六歲大男童(個案甲)與一位五歲大女童(個案乙)。首先,經功能分析(步驟一)的結果,顯示個案甲的固著行為功能屬於多重增強,其結合了社會性正增強與自動增強;而個案乙的固著行為功能屬於自動增強。接著,由刺激偏好及增強物評量(步驟二)的結果,決定兩位自閉症兒童的增強物。最後,在介入方面(步驟三),研究者以功能性溝通訓練結合非立即性增強為介入策略,成功減少兩位自閉症兒童的固著行為。
  • Item
    行為支持計畫對國中自閉症學生行為問題處理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4-09-??) 陳郁菁; 鈕文英
    本研究是學校教師運用行為支持計畫處理一位自閉症學生之干擾行為,旨在使用功能評量了解個案干擾行為的功能、行為支持計畫的發展情形、以及探討行為支持計畫之成效。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法之撤回設計,研究對象是就讀普通國中啟智班二年級的自閉症學生,參與研究之教師包含個案的相關教師,共有六位。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功能評量確實能找出個案干擾行為的功能,而行為支持計畫的內容是根據功能評量結果所發展,實施行為支持計畫後能有效地減少個案的干擾行為,也能讓個案習得正向行為,且皆具有維持的效果,此外,行為支持計畫的社會效度良好且能改善個案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