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於高中人工智慧學習
    (2020) 王詠柔; Wang, Yung-Jou
    本研究應用Kolb體驗式教學於高中生學習人工智慧,並探討此教學方式對高中生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之影響,人工智慧教材發展係以影像辨識為主題。研究採準實驗設計,參與者為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一年級學生,兩班共計68位學生,一班33位學生為實驗組,採用體驗式教學法;一班35位學生為控制組,使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實驗含後測為期五週共250分鐘。研究工具包含研究者開發之教材、成就測驗、學習單、及態度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採用人工智慧體驗式教學之實驗組,其學習成就顯著優於傳統教學,但學習態度卻低於採用傳統教學之控制組。實驗組學習態度低於控制組的原因,主要是體驗式課程節奏緊湊以致造成學生實作時間不足,以及採用數位學習單操作困難,學習態度因而受到影響。建議未來實施Kolb體驗式教學於人工智慧學習,應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體驗、觀察、歸納和實作,以達到完整的體驗經驗;在學習輔助工具(如數位學習單)的選擇上,須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和電腦操作能力;並應選擇貼近日常生活的有趣應用作為範例。
  • Item
    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結合診斷測驗於國中數學學習成效、動機與態度之影響
    (2014) 吳佳樺; Chia-Hua Wu
    本研究根據Kolb(1984)所提出之「體驗式學習模型」為基礎,以國中數學「直角坐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單元為教學內容,建置「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系統」。本系統搭配「貝氏網路診斷測驗系統」診斷出學生之錯誤類型後,能針對每位學生不同的錯誤類型給予相對應的適性補救教學活動。研究對象為國中七年級共87名學生,並以「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之學生為實驗組、「非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與「適性多媒體補救教學」之學生為控制組實施補救教學活動,比較適性機制與否以及教學策略的不同,是否會影響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 研究結果發現:(1)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成效、學習動機有正向的影響;(2)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能顯著提升高分群學生之學習成效;(3)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能顯著提升男生的學習動機;(4)適性遊戲式補救教學在教學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降低學生學習態度;(5)適性機制對於矯正學生的錯誤類型有顯著成效;(6)適性機制有助於補救高分群學生之錯誤類型;(7)未加入互動機制之多媒體教學方式易降低學生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