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擴增實境與鷹架教學策略 對高中數學空間單元學習成效與動機之影響
    (2013) 蔡承哲; Cheng-Che Tsai
    本研究旨在探討讓高中一年級學習者在教學者不同的教學策略(程序鷹架教學策略、後設認知鷹架教學策略)之下,經由不同學習環境(擴增實境學習環境、講授式學習環境)進行立體空間座標系與空間向量的數學題目演練,對學生在高中數學課綱中,學習空間知識與觀念之單元的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習者,常態編班之中隨機抽取四個班級共181人參與實驗教學,學習內容參考教育部公佈之高中數學課綱中之「空間座標系」與「空間向量」單元。本實驗採用因子設計之準實驗研究法,自變項包含學習環境以及鷹架教學策略。學習環境依照教學過程所在的環境分為「擴增實境」與「講授式教學」兩種環境;鷹架教學策略則分為「程序鷹架教學策略」以及「後設認知鷹架教學策略」。依變項包含單元學習成效以及學習動機。研究結果顯示: (1)學習者在擴增實境學習環境中比起講述式學習環境組有更好的空間座標系與向量學習成效表現; (2)學習者在擴增實境學習環境中比起講述式學習環境組有更好的學習動機; (3)擴增實境學習環境下,使用後設認知鷹架教學策略的學習者會有較高的外部目標導向; (4)講述式學習環境下,使用程序鷹架教學策略的學習者會有較高的外部目標導向。
  • Item
    視覺化工具融入程式語言教學對初學者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探討
    (2011) 戴谷州; Ku-Chou Tai
    藉由資訊處理理論所衍生之的雙碼理論學習概念,本研究探討學習程式語言時使用視覺化工具,並透過教學者利用妥善設計的教學活動來進行程式語言教學,對於學習者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期望透過教學者適切地將視覺化工具融入程式設計教學活動中,以培養學習者有效運用視覺化工具增加程式語言學習成效,同時提升學習者之正向學習態度。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先備知識學習者使用視覺化工具對程式語言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工具以視覺化工具Jeliot 3融入Java程式語言教學進行教學,目的在探討視覺化工具融入程式語言教學,對學習者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資管系一年級學生,年齡分布於 16~20 歲之間,有效樣本總共 79 人,實驗教學活動為期三週,學習單元是for迴圈,共計 390 分鐘。學習成效是探討學習者之學習的表現情形,分為「整體概念」、「基本概念」與「進階概念」三個面向;學習態度主要探討學習者在實驗教學活動之後在「學習滿意度」、「學習幫助度」、「自我效能」、「學習焦慮」以及「主動學習與思考」等面向之看法與感受。 研究結果發現:(1)高先備知識程度之學習者其程式語言for迴圈之學習成效比低先備知識程度者顯著來的好;(2)使用Jeliot 3之學習者在程式語言for迴圈的學習成效表現進步幅度較未使用Jeliot 3者大;(3)低先備知識程度之學習者在程式語言for迴圈的學習成效表現進步幅度較高先備知識程度者大;(4)使用Jeliot 3之高先備知識之學習者,其學習焦慮程度比其他學習者來的低;(5)使用Jeliot 3能協助學習者在程式語言for迴圈的學習滿意度、學習幫助度和主動學習與思考產生正向之學習態度表現。
  • Item
    教師身分與回饋模式對教師校園創新推廣策略數位模擬學習之影響
    (2016) 吳宗學; Wu, Zong-Syue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的回饋策略(資訊回饋、績效回饋)與不同的教師身分(職前教師、在職教師)對教師透過數位模擬學習校園創新推廣策略的學習成效影響。參與本研究之在職教師樣本來自於桃園、台北、新北市的國小、國中、高中;而職前教師之樣本來自於師範院校在學之實習教師,樣本總數共121人。研究設計採因子設計,自變項包括回饋策略與教師身分,「回饋策略」依據學習者所選用之創新推廣策略後由系統給予的回饋形式分為資訊回饋與績效回饋;「教師身分」則依據學習者為在職教師與否分為在職教師與職前教師;依變項為校園創新推廣策略之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1)就在職教師而言,在數位模擬學習活動時使用資訊回饋,其校園創新推廣策略的學習成效優於使用績效回饋;相對地,(2)就職前教師而言,在數位模擬學習活動時使用績效回饋,其校園創新推廣策略的學習成效優於使用資訊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