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Moodle平台上數學擬題類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擬題能力之影響
    (2009) 吳育榕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以Moodle平台用以探究擬題類型對於學生在擬題能力及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受試者為高雄市國小五年級學生,共三班,96名學生,分為結構擬題、半結構擬題和自由擬題,三組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分別接受結構擬題教材、半結構擬題教材和自由擬題教材,讓受試者進行擬題活動,四次擬題活動後,實施後測。 在資料分析上,進行量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結構擬題在擬題能力中的正確性及精緻性的表現皆優於半結構擬題及自由擬題;後測部分,結構擬題也優於半結構擬題及自由擬題。
  • Item
    Moodle平台上目標導向線索對學童自我調整行為與閱讀能力之影響
    (2009) 陳瑞敏; Chen, Jui-Min
    目標導向線索能促進學習者的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而學童在網路學習中需要高度的動機以提升自我調整學習,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檢視在閱讀學習的Moodle環境下,提供不同目標導向線索的自我調整學習,如精熟目標導向、表現目標導向與無目標導向的三種線索,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及自我調整行為,包括多次閱讀次數、測驗次數、測驗時間與最高得分是否有所差異,為提升學童的自我調整行為與閱讀能力之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96人為受試者,分成三組進行教學實驗,實驗後以單因子變異數與共變數分析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精熟目標導向線索對學童的閱讀複習次數、多次測驗時間可達顯著影響。 二、表現目標導向線索對學童的多次測驗次數、時間與最高得分可達顯著影響;其在多次測驗次數、時間與最高得分有逐漸增加的現象,顯示較願意增進自我調整學習。 三、精熟目標導向與表現目標導向線索對學童的閱讀能力可達顯著成效。
  • Item
    Moodle平台同儕輔助學習對國中生英文口語表達能力之影響
    (2009) 黃紫珊; Huang, Tzu-S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於Moodle平台應用線上錄音模組並結合同儕輔助學習策略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之成效,並透過問卷調查以了解此策略對學生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本研究之受試者為台北市國中二年級共65名學生,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的學生可以與同儕分享其英語練習錄音作業,但控制組僅獨自練習英語口語作業而無法與同儕分享。經過練習之後,實施了後測與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透過同儕輔助學習策略,進行同儕分享與觀摩的學生比未進行同儕分享與觀摩的學生,其口語表現有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助益,並且對於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對英語學習的觀點皆有顯著地影響,但在同儕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焦慮感卻也增加。
  • Item
    網路同儕評量輔助微型教學之成效
    (2011) 蔡駿奕; Chun-I Tsai
      本研究運用Moodle平台設計結構化的微型教學輔助模組,探討微型教學活動中採用不同網路同儕評量方式對同儕評分效度、評分結果、教學表現以及評論品質的影響,並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實施成效,以作為日後改進之參考。   本研究採等組後測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大學四年級修讀國民小學教學實習的29位學生為受試者,隨機分派至實驗組「協同評量組」及控制組「個別評量組」,兩組同學皆需將試教與正式教學二個階段的教學錄影上傳至Moodle網路學習平台,並依所屬組別進行同儕評分與評論。   實驗後以敘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t檢定與卡方檢定分析二組同儕互評的結果,研究發現如下: 一、二組的評分結果皆與教師評分結果達顯著的中度正相關,同儕評分具效度。 二、正式教學的同儕評分結果協同評量組顯著高於個別評量組,教師評分結果協同評量組雖高於個別評量組,但未達顯著差異。 三、協同評量組撰寫評論的投入程度較高且評論屬性多為具體的肯定與建議類別,評論品質較佳,而二組的評論項目皆集中於表達呈現類別。 四、二組受試者皆肯定系統的功能以及對改進教學的幫助,並願意推薦學弟妹使用。
  • Item
    教學影片結合網路學習平台的數學補救教學成效
    (2011) 楊湘琳; Yang,Shin-Lin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影片數學教學活動對於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之影響,以及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是否有更佳的數學學習態度。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第一次段考未達班級數學平均75分的學生,A班13位、B班8位、及C班12位。A班與B班由兩位不同數學老師分別進行課堂補救教學,C班學生則利用Moodle網路平台進行影片補救教學。本研究採前後測實驗設計,C班12人分派至「影片組」;A班13人及B班8人分別分派至課堂組1與課堂組2。教學前統一進行前測,影片組學生依據前測中老師所給的回饋,對應到線上真人教學影片課程,並可藉由線上測驗作即時的自我檢視,也可利用討論區與教師溝通。最後進行後測,以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影片組的後測成績顯著優於課堂組1和課堂組2,也就是使用影片的補救教學顯著優於課堂補救教學。影片組學生大多對數學課程持正向態度,大多數學生相信自己能把數學學好,即使遇到較複雜的數字問題或學習上有困難,也願意嘗試思考或詢問教師。經過一階段的補救教學課程後,影片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更趨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