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浦朗克《十五首鋼琴即興曲》詮釋報告
    (2019) 葉靜雯; Yeh, Ching-Wen
    在巴黎土生土長的浦朗克(Francis Poulenc, 1899-1963),出生於1899年,音樂的啟蒙老師為母親,早期受到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等作品的薰陶,之後追隨鋼琴家維涅斯(Ricardo Viñes, 1875-1943)學習,承襲其彈奏風格,發展獨特的鋼琴踏瓣技巧與多樣的音色變化。爾後認識了薩悌(Erik Satie, 1866-1925)、歐立克(George Auric, 1899-1983)等音樂家,開始創作具有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色彩的音樂,並成為著名「法國六人組」(Les Six)中的一員。 《十五首鋼琴即興曲》創作於1932-1959年間,為浦朗克投注了近三十年的心血,可見其對此作品的重視。作品中呈顯獨特巧思與迷人的和聲特色,被視為浦朗克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論文將分為五章十五節,以《十五首鋼琴即興曲》為研究主軸,依序探討法國音樂之發展、作曲家的創作特色與音樂風格發展,之後聚焦於《十五首鋼琴即興曲》,就樂曲作結構分析,並依照個人經驗,分別以「音色與觸鍵」、「速度與節奏」、「運音與踏瓣」、「指法與技巧」等四方向說明彈奏要領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