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蕭斯塔科維契《第九號交響曲》之作品分析與指揮詮釋
    (2022) 李沂宸; Lee, Yi-Chen
    德米特里˙蕭斯塔科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是二十世紀蘇聯時期優秀作曲家之一,其一生中的創作數量更是數不勝數,也都各個精彩,作品種類包含交響曲、管絃樂曲、協奏曲、室內樂、鋼琴曲、歌劇、聲樂曲和電影配樂等多種類型。其中更以交響曲創作數量為最多,是自古典時期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以後,鮮少有創作超過九首數量交響曲的作曲家,多達十五首。本論文將聚焦在蕭斯塔科維契《第九號交響曲》,以作曲家之生平概述、樂曲創作風格與樂曲的各樂章在曲式、結構、樂句、配器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後提出研究者在指揮詮釋上的選擇,以研究者先於樂譜研讀,到實際與雙鋼琴、絃樂五重奏進行排練,乃至於最後以接近完整編制之管絃樂團實際演出的學習成果提出之。
  • Item
    霍爾斯特《降E大調第一組曲為軍樂隊》作品二十八第一號之樂曲探究與指揮詮釋
    (2019) 林祐生; Lin, Yo-Sheng
    霍爾斯特的《降E大調第一組曲為軍樂隊》作品二十八第一號創作於二十世紀初的1909年,雖至今寫作動機仍然不明,但還是毫無疑問地被認定為管樂團曲目中的基石,每年仍在全世界數百場音樂會中被演出,也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樂合奏作品之一。 目前,文獻上對於此作品的研究,多數是歷史的脈絡、樂曲的分析,以及版本上配器的差異(僅限於1984年以前的版本),但對於指揮詮釋上並沒有太多的探討。因此,本篇論文筆者將從指揮者的角度來探討,再深入研究至今各版本間的差異性,並提出樂譜演出實踐上的問題,進而對於音樂呈現上有更多的瞭解,期望能更貼近作曲家所想表達的原始樂思,最終整合歸納提出筆者對於指揮詮釋上的看法。
  • Item
    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指揮研究
    (2011) 蔡文馨; Wen-Hsin Tsai
    本論文先從維也納時期的貝多芬生平、成熟時期的交響曲風格,及音樂調性與個性的關係探究,再針對《第八號交響曲》之創作背景、音樂特色和節拍速度標示等方面進行作品研究,最後分析各樂章曲式,並提出筆者經實際排練與演出後的指揮詮釋報告與指揮實務紀錄。
  • Item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之作品及指揮研究
    (2010) 吳蕙津; Hui-chin Wu
    以作曲態度嚴謹聞名的布拉姆斯,自22歲萌生創作交響曲的靈感,經歷21年後,終於1876年43歲時完成《第一號交響曲》。曲中涵蓋深刻情感與豐饒之樂思。包覆著世間爭鬪、苦惱、鬱悶與狂喜等多方面情愫。如此嘔盡心血、深思熟慮後完成之創作,被評論家推崇為繼貝多芬交響曲後最傑出的作品,真所謂有「苦盡甘來」的交響曲。此交響曲正適合贈予給遍嘗人世之滄桑者,為最偉大之慰藉音樂。因而本論文由探討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進而了解作曲家的音樂內涵,並探討《第一號交響曲》在指揮上的詮釋與實踐。 因此,筆者期盼藉著詳細研究、分析及詮釋《第一號交響曲》的過程中,能將樂曲中的音色、速度、和聲、及節奏作仔細探討,並將指揮過程中,所需使用的指揮技巧,作一細部研究整理,以期讓這部交響曲,在演出及傳達給聽眾的瞬間,能更加貼近作曲家內心的本質,使樂曲完整的真實呈現。
  • Item
    佛瑞一八九三年版《安魂曲》之探究與音樂分析
    (2008) 馬韻珊; Yunn-Shan Ma
    佛瑞 (Gabriel Fauré, 1845-1924) 為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的法國作曲家,在普遍追求革新、傳統較被漠視之時代,奠定執著於法國一脈之優雅、富於詩意之音樂風格,其音樂創作之傑出表現,更讓世人稱道。佛瑞最著名之宗教作品莫過於風格簡潔寧靜、感動人心之《安魂曲》,誠如作曲家曾自述「別人評論我的安魂曲並未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甚至稱之為死亡的搖籃曲。」 《安魂曲》之創作,自佛瑞於一八八七年著手擬稿、完成、增刪改編至出版社於一九○一年發行總譜,一共經歷了約十四年之久。本論文依據音樂學者之考究例證將《安魂曲》之創作歷程分為三個版本,分別是:一八八八年版、一八九三年版、一九○一年版。現今部分學者對於哈美爾出版社於一九○一年發行之《安魂曲》樂譜是否真實出自佛瑞之手存疑,本論文經研究推論並證明一八九三年版《安魂曲》之原創價值,並介紹、比較及評論由合唱學者魯特 (John Rutter) 及現被尊為佛瑞權威之法國音樂學家奈克圖 (Jean-Michel Nectoux) 所校編之兩份一八九三年版佛瑞《安魂曲》樂譜。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序論探討研究動機及研究範圍。第二章為佛瑞《安魂曲》之背景探究,介紹佛瑞生平、佛瑞之音樂風格與特色,及《安魂曲》的創作背景及三階段進程。第三章為一八九三年版《安魂曲》探究,除推論證明一八九三年版較富原創性之外,並討論兩位不同學者所校編之一八九三年版總譜。第四章為《安魂曲》之創作手法分析,依照禮儀經文原意、曲式、配器、人聲聲部組合、音樂與歌詞的配置關係、特殊和聲進行以及研究者對於音樂的詮釋觀感,為各樂章之分析重點,最後並進行七樂章之綜合比較。第五章為本論文之結論。論文附錄則以表格條列比較兩份學者校編樂譜之細部差異。 研究者期待藉由本論文之背景探究及音樂分析,可提供國內指揮者對於佛瑞《安魂曲》有全面性且較深入的認識,並於演出時有一較具原創價值之版本可供選擇。
  • Item
    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
    (2014) 李蘭芝; LEE LAN CHIH
    本論文先從舒伯特家庭背景及求學階段開始介紹,在維也納畢德麥雅文化活動,累積著舒伯特的創作能量。接著從時代背景、管弦樂曲、交響曲,及《第五號交響曲》創作背景等方向進行研究,包涵分析作品段落及樂曲結構,探討指揮詮釋,最後筆者再做研究與排練的心得總結。
  • Item
    斯特拉溫斯基《管樂器交響》之樂曲與指揮研究
    (2016) 陳君笠; Chen, Chun-Li
    本文探討對象為斯特拉溫斯基《管樂器交響》此一作品,從指揮者的角度出發,探討包括作曲家生平與樂曲創作背景,樂曲結構與所使用的音樂主題和動機,速度轉換與相關指揮技巧,以及全曲各段落之指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