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佛瑞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十三 分析與詮釋(2020) 蘇品瑜; Su, Pin-Yu佛瑞 (Gabriel Faure, 1845-1924) 的創作生涯橫跨了十九世紀末的浪漫樂派,以及二十世紀初的現代樂派,因此他早期與晚期的音樂風格會有明顯的不同。但他依然能將不同樂派的創作手法兼容並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 1 in A Major, Op. 13) 為佛瑞早期的第一首室內樂作品,當中使用的旋律與風格,除了符合浪漫樂派的特質,也有豐富的和聲變化,以及大膽的轉調手法。因此本論文將會進一步探討,佛瑞是如何將創新的和聲手法,融入傳統的浪漫樂派作品中。這首作品在單純優美的旋律中,同時蘊含豐富的和聲色彩,而使音色與情感有更細膩的層次,進而增加了演奏者在詮釋樂曲的難度。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來探討。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為十九世紀法國的音樂背景,以及佛瑞的生平概述;第三章介紹佛瑞的創作特色與手法,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為樂曲分析及演奏詮釋。Item 拉威爾鋼琴作品《鏡》詮釋報告(2014) 李明姿; Lee, Ming-Tzu隨著民族意識的抬頭,復興民族文化的呼聲於十九世紀末逐漸高漲,此時正是影響法國音樂的發展的歷史關鍵時刻,摩利斯‧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在音樂創作中流露出獨特性與藝術性,成為樂界矚目的焦點。曲集《鏡》( Miroirs, 1905)於拉威爾眾多作品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其和聲的多彩繽紛、與樂句之間的層次變化,真切地將樂曲標題欲傳達的意象呈現出來,每首樂曲猶如一幅幅精緻的畫作將景色嶄露於音樂中。這五首作品標題分別為〈夜蛾〉( Noctuelles)、〈悲傷的小鳥〉( Oiseaux tristes)、〈海上孤舟〉( Une barque sur l'océan)、〈小丑的晨歌〉( Alborada del gracioso)、〈鐘谷〉( La vallée des cloches),曲集中的音樂就像鏡子一樣,將各首標題敘述的景象或意念反映出來。 在研究此作品時,筆者先就拉威爾身處之背景環境、其音樂風格做資料整理,爾後探究其樂曲素材運用,接著進行演奏詮釋之討論,最後就有聲資料的參考比對,作為對於一樂曲有最精確、細膩演繹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