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達流士・米堯《雙簧管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2023) 丁筱凌; Ting, Hsiao-Ling達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 1892-1974)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法國音樂家與教育家,同時也是法國六人組(Les Six)的其中一員,是六人組中作品產量最大的,主張音樂應該要客觀、不過度渲染,成為當時法國音樂的新氣象,因其本身猶太人的身份及政治因素,晚年到美國發展,並為他的創作開啟世界觀。創作的範疇除了器樂曲、交響樂曲、甚至有芭蕾舞音樂及電影配樂,他創作的速度快,一生創作高達四百多部作品,甚至在晚年飽受病痛折磨之時,仍繼續創作。他替各種樂器寫了不同類型的作品,而為雙簧管獨奏所寫的作品則有,《雙簧管小奏鳴曲》(Sonatine pour Hautbois et Piano, Op.337, 1954)以及《雙簧管協奏曲》(Oboe Concerto, 1957)。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雙簧管協奏曲》,為米堯創作生涯晚期的作品,從了解生平與創作風格切入,以樂曲分析的方式理解創作的手法與曲式,進而以筆者在演奏上所面對到的問題與詮釋方法來探討此曲。Item 費雷爾・費蘭《魔法森林》雙簧管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2016) 游明樺; Yu, Ming-Hua摘要 費蘭為20世紀西班牙作曲家,其音樂作品風格多少受到19世紀作曲家阿爾班尼士(Isaac Albéniz, 1860-1909)、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與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三位寫作之影響。費蘭音樂作品中,除了可聽見強烈的西班牙音樂民族色彩與浪漫性格,其甜美的旋律及縝密的音樂織度,似如浪漫樂派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細膩寫作之風貌。值得一提的是,費蘭的音樂作品寫作也大量取材特殊結構的和絃、西班牙民俗音樂的節奏以及吉他語彙風格的轉化等,均是西班牙音樂獨特的寫作曲風。 費蘭《魔法森林》雙簧管協奏曲在臺灣僅演出四場,加上國內外書籍及期刊也未有出版此曲相關研究文獻,故研究者特此在演出此曲前加以蒐集資料,來進一步分析及探討如何正確詮釋,以貼近作曲者之創作理念及樂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