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潘德瑞基《中提琴協奏曲》之作品研究及詮釋(2008) 張佳馨; CHIA-HSIN CHANG本論文以作曲家潘德瑞基生平為出發點,不僅詳述其作品特色與風格分期,進而探討二十世紀現代音樂以及波蘭音樂發展脈絡,其中,特別以其中提琴協奏曲為例,探討其音樂寫作風格特色以及音樂發展技巧,再從個人的觀點,加以解說詮釋重點;最後,將此作品與其衍生作品"為獨奏中提琴的裝飾奏"加以比較,以期讓讀者對此作品有更加全面性之認識。Item 二十世紀後半三首中提琴經典獨奏作品演奏技巧研究(2017) 蔡秉璋; Tsai, Ping-Chang中提琴在西方音樂史上直至十九世紀以後才成為獨當一面的獨奏樂器,到了二十世紀經過樂器改良以及許多傑出中提琴演奏家出現,使得更多作曲家為中提琴創作樂曲,中提琴作品數量因而遽增,演奏技巧也隨之發展至極致,因此對於中提琴演奏者而言,研究新作品的演奏技巧成為重要課題。本論文藉由二十世紀後半葉三首經典獨奏作品,分別為貝里歐(Luciano Berio, 1925-2003)的《模進六》(Sequenza Ⅵ for Viola Solo, 1967)、潘德瑞茲基(Krzysztof Penderecki, 1933-)的《為獨奏中提琴的裝飾奏》(Cadenza per Viola Sola, 1984)以及李蓋悌(György Ligeti, 1923-2006)的《中提琴奏鳴曲》(Sonate for Viola Solo, 1991-1994),探討20世紀後半中提琴演奏技巧箇中奧妙,並藉由蓋詩•諾克斯(Garth Knox, 1956-)《中提琴空間》(Viola Space, 2009)和麥可•金伯(Michael Kimber, 1945-)《二十世紀音樂語法》(Twentieth-Century Idioms for Violists, 2012)兩本現代技法練習曲教本剖析,探討二十世紀音樂演奏技術的練習方法與應用方式。Item 音響學派分析研究與自我音樂創作之應用(2019) 陳怡婷; Chen, Yi-Ting本文以荀貝格(Arnold Schönberg,1874-1951)管絃樂曲《色彩》(Farben,1909)、李給替(György Sándor Ligeti,1923-2006年)六首鋼琴練習曲(Etudes pour piano,1985 )、彭德瑞茲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廣島受難者輓歌》(Threnody for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 ,1960)作為此次研究主題,探討並分析其音樂語言,最終以筆者自我創作之分析,論其音樂語彙對自身的啟發。 藉由三位作曲家不同編制作品,探索各種音響層面技法,利用傳統樂器不同音色試圖創造聲響的可能性及多變性,同時保有傳統樂器編制及現代技法與音響層面特色。 本文透過三位不同作曲家各時期重要代表作品,檢視其音樂理念與慣用的作曲技法,進而探討不同編制作品之音樂內涵,將探究所得體現於自己創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