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舒曼《間奏曲,作品四》與《兒時情景,作品十五》之分析與詮釋
    (2024) 李學淇; Lee, Shei Gee
    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為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其作品與文學的關聯性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而他的鋼琴個性小品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筆者選擇《間奏曲》(Intermezzi, Op.4) 與《兒時情景》 (Kinderszenen, Op.15) 作為論文的研究範圍,並作樂曲分析和演奏詮釋的探討。樂曲分析主要從曲式架構、調性、和聲、旋律和節奏的層面,指出作品與文學的關聯、舒曼其他音樂作品的引用,並整理歸納出舒曼在兩個作品中的作曲手法。筆者使用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chumann (2007) 中舒曼鋼琴作品分期的劃分方式,將舒曼的鋼琴創作劃分為第一階段 (1827-1836) 的意象 (a world of images) 和第二階段 (1837-1849) 的後意象 (afterimages),《間奏曲》與《兒時情景》分別屬於分期的第一與第二階段。經分析比對,兩者的共同點可見於頻繁的力度變化、終止式的安排、樂曲間的關聯性、調性變化和對位寫作手法。《間奏曲》和《兒時情景》的不同點則是詩意樂曲標題的使用、整體音樂風格和樂曲的篇幅長度。
  • Item
    穆欽斯基鋼琴小品《組曲》作品13與《馬弗里克》作品37樂曲分析與詮釋
    (2024) 林加欣; Lin,Chia-Hsin
    美國作曲家羅伯特•穆欽斯基(Robert Muczynski,1929-2010),生涯中的作品僅有六十四首,其中鋼琴小品佔最多數,篇幅極小,卻展現了穆欽斯基豐富的創作思想。目前國內學術論文,在鋼琴作品上多以探討其《觸技曲》(Toccata Op. 15),或以帕格尼尼主題作為變奏的《孤注一擲的曲調》(Desperate measures Op.48)的研究最為多數,對於小品的研究較少,未能充分了解穆欽斯基本身的創作思想,由為可惜。筆者以篇幅較長的《組曲》作品13(Suite Op. 13)、《馬弗里克》作品37(Mavericks Op. 37)兩首組曲為主軸,藉由透過中英文書、期刊、論文、電子資料庫等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以此探討穆欽斯基音樂風格,及其在樂曲中所使用的鋼琴技巧。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為穆欽斯基音樂養成與音樂風格,第三章、第四章分別為《組曲》作品13與《馬弗里克鋼琴小品》作品37之樂曲分析,第五章為《組曲》作品13與《馬弗里克》作品37之演奏詮釋,分別在性格速度、踏板、技巧使用上給予建議,第六章 結論,總結穆欽斯基創作手法及風格,及他在聽覺中的巧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