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中金錢管理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5) 李明翰; Li, Ming-Han
    研究者觀察到任教學校內學生使用金錢狀況,以及社會中「卡債」現象,開啟了本研究的動機,期望能設計出一套適合國中生的金錢管理教育課程,讓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在生活中,增進自己與家庭的福祉;另外研究者也能透過課程實施過程中來增進自己的教學專業能力。 在整合國外四個國家(英國、美國、澳洲、日本)的金錢管理課程綱要、國內三家教科書出版商(翰林、康軒、育成)之教師手冊、以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推動之理財教育方案設計中整併出了金錢管理教育重要概念,並融入教育學者Bloom之課程三大面向中,分別是認知(金錢的使用、儲蓄的重要、想要與需要觀念澄清、消費者權益)、技能(預算、記帳、消費行為)、以及情意(責任與倫理關懷);此外本研究中融入的能力指標包括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家政教育議題、以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課程綱要。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而整套「『金』『金』計較」課程共四個單元,分別為:金錢「型」不「型」(一節課)、管理金錢有撇步(一節課)、家庭金計畫(兩節課)、以及消費小當家(一節課)。在為期五周的課程中,研究者透過一周一次的家政課將系列課程於三個研究者任教的九年級班級實施,並且邀請兩名同校的教師進行協同合作觀課。分析資料的工具包括學生學習單回饋、學生訪談紀錄、觀課教師評分表、觀課教師訪談、以及研究者課程省思。在每一個單元結束之後研究者便會藉由這些工具進行教案的修改,並將修改後的教案於下一個班級實施。 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的研究結果,簡列如下: 一、 適合國中生的金錢管理教育課程 課程設計方面,認知、情意、以及技能三大面向需要並重,重要概念系統性地融入各單元課程,行動研究的歷程也讓課程更臻完整;而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課程應連結生活經驗,並且採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另外在課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金錢管理,也應該要讓學生具備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課程所學之方式 學生在課程實施之後表示願意將課程所學落實於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金錢管理技巧,同時也願意將所學帶回原生家庭,提升家庭生活品質,更甚者期許自己未來的家庭金錢管理與規劃能夠實踐課堂所學。 三、 研究者的教學專業轉變 研究者透過課程的設計以及實施有了許多教學專業成長,包含跟教學現場發現的問題設計適合學生的課程、多方蒐集資料讓課程設計更加全面、從注入式的教學轉變成引導學生自行討論出課程重點、參與教學專業社群對話讓教學更趨專業、以及未來教學課程設計更能聚焦在學生需求上等轉變。
  • Item
    在課綱的實踐中看見幼兒—一位幼教師邁向「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之路
    (2018) 楊雅惠; Yang, Ya-Hui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究幼教師於實踐「以幼兒為中心」教育觀過程中,經由不斷地省思自身教學行為背後的信念,調整引導幼兒進行課程探究的方向,並從中發現幼兒成長的歷程。以研究者任教之幼兒園大班幼兒,男生7位、女生6位,共13位及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對象,於班上進行為期2.5個月統整性主題課程活動之行動研究。透過拍照、錄音、專業同儕會議、幼兒作品及教師教學記錄與省思等方式蒐集研究資料,並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為:一、藉由團體討論與課程型態的調整,確實可以落實「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觀。教師調整引導團體討論的方法時,領悟到團討活動背後的價值觀,並在過程中了解幼兒的想法,傾聽幼兒的聲音,以落實尊重幼兒的信念;團體活動與小組活動的輪流施行,能促使教師覺察幼兒的需求。二、從行動研究歷程中,歸納出幼兒的興趣與需求。幼兒興趣分成六類,包含:故事性的、可創作的、可自我表現的、可得到成就感的、可分享的及好玩的。幼兒需求分成五類,包含:未來會使用的能力、情感的支持、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充足時間、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三、「以幼兒為中心」之課程核心價值—關注每位幼兒的需求。在不同的課程型態中,我覺察到幼兒個別需求,並在活動中進行一對一引導與互動。四、「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教師與幼兒應該都是主角。課程並非全然依照幼兒想法進行,其平衡點在於教師的專業考量。五、教師在研究中看見幼兒能力提升且樂於學習的情形。研究初期,幼兒被動參與課程,直至課程後期,幼兒透過言語或肢體展現,透露出甚想參與活動且在課程中感到愉悅與深入投入的樣貌。並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未來研究與實務提出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