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平衡取向環境文字教學對大班幼兒文字覺識及識字能力之行動研究(2022) 劉冠宜; LIU, Guan-Yi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旨在探討大班幼兒參與平衡式環境文字教學之文字覺識與識字能力之學習歷程及表現。平衡式教學為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環境文字資源,兼採全語言取向及技能取向進行文字教學,以期提高幼兒的文字覺識及識字發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一所全美語共學教室中的 7 位大班幼兒。研究目的有三:其一為探究以平衡取向進行環境文字識字教學之歷程;其二為探究接受平衡取向環境文字教學之大班幼兒,其文字覺識與識字能力之發展歷程;其三為探討以平衡取向進行環境文字教學後,大班幼兒的識字能力變化。研究者於教學過程中伴隨協同教師的觀察,於課後共同討論與省思,以幼兒的角度逐步滾動修正教學方式,以達教學上的平衡光譜。本研究以質性資料進行分析,輔以量化資料,得出以下結論:(一) 環境文字提升幼兒對於文字覺識的探索興趣,瞭解文字符號在生活中真實的功能性。(二) 平衡取向教學萌發學前大班幼兒的文字覺識發展。(三) 文字部件解碼策略促發幼兒對於文字的認識與記憶。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研究限制,並分別對未來研究發展與教學提出建議。關鍵字:幼兒、文字覺識、平衡式教學取向、環境文字、識字發展Item 學步兒氣質與母親教養雙向影響歷程及其對早期自我調節原型之影響(2022) 林佳慧; Lin, Chia-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早期幼兒自我調節發展的因素。自我調節能力在進入生命第二年時開始快速萌發,且對幼兒未來的社會適應以及認知學習有重大影響,因此是幼兒發展的重要目標。過去的研究多探討母親的教養行為或親子關係的品質與幼兒自我調節間的關聯,本研究則基於發展系統理論之生物心理社會架構,同時探討幼兒氣質因素與母親教養因素對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影響。本研究並從雙向影響關係(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s)的觀點,探討幼兒氣質因素與母親教養因素間的雙向影響歷程。本研究的目的有二:其一為探討幼兒氣質(包含負向情緒性氣質與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教養(包含正向的母親回應及負向的條件式管教)之間是否具有持續性的雙向影響關係。其二為探討幼兒氣質及母親教養對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影響。根據理論及過去相關文獻之結果,本研究提出假設一:幼兒氣質與母親教養間有互相影響的關係,且此雙向影響關係具有持續性。假設二:負向情緒性氣質會對母親教養行為有負面影響(即會減低正向回應與增加條件式管教),奮力控制氣質則會對母親教養行為有正面影響(即會增加正向回應與減低條件式管教)。相對的,母親回應會對幼兒氣質有正面影響(即減低負向情緒性氣質與增加奮力控制氣質),條件式管教則對幼兒氣質有負面影響(即增加負向情緒性氣質與減低奮力控制氣質)。假設三:幼兒負向情緒性氣質會對其早期自我調節發展有負面影響、奮力控制氣質則有助幼兒早期自我調節的發展;母親回應可提昇幼兒早期自我調節,母親條件式管教則不利幼兒的早期自我調節發展。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分析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之3月齡組幼兒資料,並針對5,267位幼兒母親在幼兒12月齡、18月齡及24月齡時所填答的問卷資料,進行隨機截距自我迴歸交叉延宕模型分析。變項的來源包含母親所填答的認知發展問卷、社會情緒發展問卷及家庭問卷。本研究獲得以下結果: 一、在12月齡到24月齡的三個時間點中,母親正負向教養行為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間均具有持續的雙向影響關係。母親的回應與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具有互相增強的雙向影響關係,但母親的條件式管教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則具有相互消減的雙向影響關係。幼兒的負向情緒性氣質則未與母親的教養行為產生持續性的雙向影響關係。研究假設一及二僅在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教養行為的部分獲得支持。 二、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和母親的回應與條件式管教會影響幼兒的早期自我調節發展。12月齡時的奮力控制氣質與母親回應均可正向預測24月齡時的自我調節,但12月齡時的母親條件式管教則負向預測24月齡時的自我調節。由於本研究未發現幼兒負向情緒性氣質與早期自我調節發展間之關聯,因此研究假設之三也僅在奮力控制氣質及母親教養行為的部分獲得支持。 本研究之結果支持母親的教養行為與孩子的氣質間具有相互影響與被影響的關係,意即母親不只扮演提供孩子社會化影響的角色,也會受到孩子的氣質或特質的影響而改變教養行為。本結果支持幼兒在自己社會化的歷程中扮演主動角色。 此外,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對早期自我調節發展具有顯著的影響,但氣質也會受到母親教養行為的影響,顯示個體生物性特質也會受環境脈絡等社會經驗之形塑。母親可藉由提供溫暖回應等正向教養行為增進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但幼兒的奮力控制氣質也會因母親的責罰管教等負向教養行為而消減。Item 幼兒園生活經驗(2009) 廖秀紋本研究指在瞭解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及幼兒個人因素與幼兒園因素與幼兒的幼兒園生活經驗之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十所幼兒園之大班幼兒,共56位。 本研究以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為主要蒐集資料的方式,經過二個半月共412個小時觀察與23次的教師訪談,資料整理後將幼兒的學校生活經驗分為「學習層面」、「自由活動層面」、「例行事物與個人照顧」、「銜接時間」。並利用SPSS 17.0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探討幼兒從事各層面活動的情形,以及不同幼兒性別、園所地區、園所性質、教學型態的幼兒在幼兒園中從事各項活動時間上的差異性。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幼兒園中花最多時間在「例行事務與個人照顧層面」上,而後依序是「學習層面」、「自由活動層面」、「銜接時間」,並可見「學習層面」及「自由活動層面」的活動時間是相互擠壓的。 二、「學習層面」中以國語課程的教授最為普遍,時間也最長,並以團體教學方式較多;「自由活動層面」以遊戲的活動時間較長,而遊戲類別中以旁觀遊戲時間最長;「例行事務與個人照顧層面」以休息及飲食的時間為主,但由於教師的管理方式而使時間的長短有所差異;「銜接時間」幼兒多為等待的時間,幼兒個人特質會造成銜接時間「質」上的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研究對象在幼兒園生活經驗中各層面的活動項目及時間上差異不大;但不同園所地區、園所性質及教學型態的研究對象,在幼兒園生活經驗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四、研究對象在各活動層面的共同參與者不同,從事「學習層面」、「例行事物與個人照顧」及「銜接時間」活動,幼兒的共同參與者以「教師+同學」為最多;而在「自由活動層面」上,幼兒較常「獨自」進行活動,或與「同學」共同進行。 最後,依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結論,並提出對幼兒園、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Item 兒童對中文組字知識的理解(2008) 林雅芬; Lin, Ya-fen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對中文組字知識的理解表現,並檢視組字知識與認字能力的相關性。在本研究中採用Ho,Yau及Au(2003)所提出之中文組字知識發展理論之觀點,將「組字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界定為五大要素:字體表面配置知識、結構的知識、部件訊息知識、位置知識、功能性知識,來進行深入的探討。 在研究方法方面,採用橫斷研究法,以台北縣板橋市A公立國民小學之幼稚園大班及國小一、二年級兒童,共86名作為研究對象,測試其中文組字知識及認字能力之表現,並進行分析比較。將本研究主要結果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不同年齡層之兒童,對中文組字知識的整體表現具有顯著差異。 二年級表現優於一年級及幼稚園大班之兒童;一年級優於幼稚園大班之兒童。 (二)在中文組字知識的五大要素中,字體表面配置、結構知識,三組無顯著差異;但在較高層次的部件訊息、位置及功能知識,則有顯著的年齡差異。 (三)認字能力與組字知識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r =.68,p<.01),顯示兒童在認字能力表現越佳者,其在組字知識的表現亦較佳。 (四)認字能力可獨立解釋組字知識能力47%的變異量;當放入年齡之效用後,可提升4%的變異量,換言之,年齡、認字能力兩變項總計可預測組字知識51%的變異量。 本研究根據研究之結果,提出對教學及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探討兒童與母親含糖飲料及糕餅點心中游離糖攝取量與相關性(2017) 呂雅婷; Lu, Ya-Ting目的:探討母親與兒童含糖飲料與糕餅點心中游離糖攝取狀況與相關性,了解游離糖與體型、飲食型態及營養素的關係。 方法:本研究為世代研究,使用六歲及九歲兒童與其母親資料,分別為57對(114位)、40對(80位),利用兩日24小時飲食回憶與本研究室研發之運算系統(NUFOOD.2)估算含糖飲料與糕餅點心中游離糖量。透過市調與參考文獻來精進資料庫內容,游離糖(free sugar)為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定義,指被添加到食物裡的糖和天然存在於果汁與濃縮果汁的糖。 結果:母親(於兒童六歲及九歲)與兒童(六歲及九歲)自含糖飲料與糕餅點心攝取游離糖約31、28與23、32克,占總熱量依序為7.6%、6.0%與6.4%、8.0%。母親與兒童含糖飲料皆以「茶飲料」攝取人數百分比最高;糕餅點心以「麵包類」攝取人數百分比最高。探討母親與兒童游離糖攝取之相關性,發現母親與六歲兒童游離糖攝取有顯著正相關(r=0.32, p<0.05),但兒童至九歲時與母親則無相關性。兒童於六歲時攝取游離糖與身體質量指數(BMI)有顯著正相關(r=0.31, p<0.05);九歲兒童攝取游離糖與乳製品有顯著負相關(r= -0.37, p<0.05)。 結論:本研究母親與兒童平均游離糖攝取量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建議游離糖攝取低於總熱量10%。而母親在孩子年幼時會影響孩子的飲食型態,故母親須注意自身的飲食行為,以培養兒童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 關鍵字:母親、兒童、含糖飲料、糕餅點心、游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