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課程學習動機與經驗之研究(2013) 洪婉紋本研究旨在探究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家庭教育學分班的學習動機、學習經驗與學習後的改變。採用質性研究深入訪談,以立意取樣的方式,於臺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一至四班學分班學員中,選取八位為研究對象。主要結論: 一、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學分班,進修動機為提升「專業知能」和「自我成長」為主。 二、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學分班,同時考量「現實環境」、尋求「支持力量」,並且調適「學習心態」。 三、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透過課程,結合學理與經驗,產出創新想法,發展機構適用教材,進行跨領域合作。 四、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藉由課程,建立「家庭教育專業團隊」 網絡。 五、教育部主管機關應盡早積極規劃繼續教育課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繼續教育的建議,提供給家庭教育相關機構與政府單位之參考。Item 青少年家庭生活教育課程對教會青少年親子關係之影響—以「編織幸福家」課程為例(2019) 陳怡葦; Chen, Yi-Wei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教會實施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對增進教會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影響,探討課程實際應用情形,並提供修正,以及從參與課程之學員、協同合作者,以及家長之回應中探討課程的成效,並了解家庭教育課程在教會實施的機會與挑戰。本研究使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發系黃迺毓教授帶領研發、由教育部出版之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編織幸福家課程」作為研究工具,帶領教會青少年進行為期六週之課程,研究者使用課堂觀察、學習單、課程中及課程結束五個月後之訪談等質性資料進行分析,得到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 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對青少年勾勒家庭藍圖、理解父母的愛、關心父母的需要、與父母溝通、解決衝突等層面的知能及技能有實際幫助,並於課程後五個月持續有影響力。青少年能帶動親子關係的改變,在關係中產生正向循環,家庭親子衝突較大者,關係上的改善尤其明顯。 二、 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在教會中應用的可行性:教會擁有成熟的社會支持系統、重視家庭的信仰價值觀、加上教會所接觸之青少年、家長、主日學老師等群體對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有強烈需求。教會為一適合推動家庭教育的地方,課程的應用與發展性高。 三、 青少年家庭教育課程在教會實施面臨的挑戰:青少年的信仰背景、家庭情形、個人特殊情況會影響老師分享的課程內容,上課環境、班級秩序,及家長未有相應對的知能和技巧,都會影響到學生吸收程度及應用所學的樣貌。Item 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推動青少年家庭教育經驗之探究(2017) 林筱帆; Lin, Hsiao-Fan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訓練之動機、學習歷程,並在參與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訓練後,實際推動親職教育上的有效改變與運用之經驗,採用質性研究深入訪談,以立意取樣的方式,於參與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訓練的種子師資中,選取五位研究對象,主要結論: 一、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訓練之動機,為面對家長的挑戰及提升專業知能。 二、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訓練的學習歷程,從個人反思的引發、家庭互動的改變,到實施情境的模擬,包含認知、技能與態度三個面向之轉變。 三、家庭生活教育推動歷程,強調「學習」與「運用」相輔相成的重要性,有助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預估實施親職教育之情境。 四、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推動青少年家庭教育方案之策略,是根據其在地發展可掌握該區資源,運用策略之三有結合現有資源、連結其他單位及深耕在地種子。 五、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將所學發展出符合在地的實施方式,並透過克服所處地區、單位及現況資源差異的挑戰,主動尋找解決方案,在學習、運用歷程中,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受訪者獲得自信、成就感及價值感。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參與在職訓練者、提供在職訓練者及學術研究者三方向,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給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者及相關單位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