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似女or是女?-跨性別女性性別認同與服飾外觀管理(2019) 莊鈞媛; Chuang, Chun-Yuan本研究旨在探討跨性別女性的性別認同與服飾自我展現間的關係。本研究成功邀請4位跨性別女性參與訪談,4位參與者年齡分佈介於23~44歲間,穿女裝跨出時間分別為1年、2年、3年與20年,參與者中有1位完成性別重置手術與賀爾蒙替代療法,1位正在進行賀爾蒙替代療法,2位皆未進行賀爾蒙替代療法。 本研究方法採取深度訪談法,並以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以瞭解跨性別女性的性別認同與服飾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四個主要發現如下: 1.身體感知是跨性別女性啟動其探索性別認同的因素,面對自我身體內外的不一致感,跨性別女性開始探索如何運用服飾讓自己像女性外觀。 2.具備女性化的服飾外觀可以協助跨性別女性更趨近自我期望的女性外觀,同時也是向他者宣告「我是女性」。 3.跨性別女性在初期跨出的服飾外觀嘗試與體驗中,會先模仿社會規範中的女性符號之服飾外觀。 4.在性別實踐過程中,跨性別女性看似追求社會刻板印象中的女性,但實際上跨性別女性是具備獨特性的,對於自我為女性之詮釋有著不同的樣貌。Item 國中舞蹈班女生飲食障礙初級預防教育課程成效評估(2010) 陳惠欣; HUI-HSIN CHEN本研究目的在於發展國中舞蹈班女學生飲食障礙初級預防教育課程,並評估其成效。應用批判社會觀點之理論,採取批判教育之教學策略設計課程,計八單元,每單元45分鐘。第一階段先以飲食障礙傾向高風險者(EAT-26≧20)為蒐集飲食障礙問題影響因素之訪談對象,根據訪談結果據以設計國中舞蹈班女生飲食障礙初級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第二階段則以國中二年級舞蹈班女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21人、控制組43人),進行介入成效評估,包括問卷與焦點訪談,量性資料收集後以SPSS12.0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單因子與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發現具有飲食障礙傾向的舞蹈班女生受到社會文化中對舞者體型的制約影響著舞者自己的體型意識(包括對於體重與身材的認知與關注、身體自尊與身體不滿意),更進而影響其飲食行為;而缺乏對健康的正確態度、飲食營養的知識與觀念,使得自己可能產生危害健康的行為而不自知。因此課程內容涵蓋二個面向:(1)提供飲食障礙與營養相關知識,讓同學瞭解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發育、飲食障礙的嚴重性、適當的飲食與體重控制方式等,並且反思自己的飲食態度與行為。(2)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能分析大眾媒體、同儕與教練所傳遞有關體型與飲食的訊息,並建立對體型的正確看法。在教育介入成效方面,從量化的研究結果來看,本課程對於國中舞蹈班二年級女生具有降低暴食/食物關注行為與提昇追求纖瘦體型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之正向態度;而不同背景變項在部分評量項目成效不同,對於現代舞專長者降低內在知覺感受的教育成效較佳,對於學業表現在全班排名前十名者提昇追求纖瘦體型對健康不良影響的正向態度成效較佳,對於「不會」崇拜舞蹈家身材者之自尊與身體滿意度的教育成效較佳。從質性訪談結果顯示,國中舞蹈班女生健康意識提昇並降低其對食物關注的現象、舞蹈體型觀點改變、且批判思考能力與改變社會的心已悄悄萌芽;但未來要繼續跳舞、舞展/舞衣的壓力、舞蹈教師對身材的要求、與社會文化對纖瘦體型讚美等仍對其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有相當大的制約,使其無法拒絕追求纖瘦體型;此外,同學提出四點質疑與反思:『體型評量採均一標準合適嗎?』、『體重的標準男女有別』、『瘦就能贏得掌聲嗎?』、『為了達到目標付出健康值得嗎?』,顯見舞蹈班女生對於生活環境中存在的舞者體型看法產生了批判性思考。整體而言,量化評量之成效有限,其可能受到量表敏感度的影響,建議未來應發展更適當的教育介入評量工具。此外,學校應正視舞蹈班學生異常飲食行為,父母、教師與學校應為飲食障礙預防計畫的一環,大眾媒體應負起傳遞正向體型意識的社會責任。Item 大學生「女運動員三症候群」之相關探討(2006) 賴淑萍; Shu-Ping Lai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女學生運動員體型意識、運動訓練與「女運動員三症候群」之相關。研究對象為大學女生(18~22歲),依運動訓練及月經週期之規律性分四組:經期規律運動組20人、經期不規律運動組20人、經期規律靜態組21人及經期不規律靜態組20人;分別進行「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問卷」、飲食態度問卷調查、身體組成、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之測量、血清雌激素濃度分析、維生素D 受器基因BsmI多型性,及尿液羥基脯胺酸、3-甲基組胺酸、鈣等濃度及其酸鹼值檢測。 結果發現,長期從事運動訓練對女學生運動員之雌激素濃度並未造成干擾,但有延遲初經年齡之趨勢。運動組之期望體型較靜態組纖細,體型不滿意度較高 (p<.05),飲食態度得分≧20分者之比例也高於靜態組 (15% vs. 4.8%)。四組受試者之熱量攝取皆未達建議量,但對自我食量有高估之錯誤認知。受試者食物攝取及身體組成之差異,源於運動訓練 (p<.05)。運動組非正餐之熱量攝取高於靜態組 (p<.05),但三餐之熱量攝取則低於靜態組 (p<.005),並有較多飲食異常之行為。同體重下,運動組之除脂體重較高,而靜態組則是體脂重較高。運動組之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顯著高於不規律靜態組 (p<.05),顯示運動對雌激素濃度低下者之骨骼具有保護作用。本研究受試者之BsmI基因多型性頻度分配為BB (4.9%)、Bb (1.2%)與bb (93.8%),故無法藉由統計探討基因與骨骼健全之關連性。尿液之羥基脯胺酸、3-甲基組胺酸、鈣等濃度,於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受試者之體型意識影響其飲食態度,但不影響飲食攝取;長期運動訓練影響身體組成,但不影響血清雌激素濃度。儘管飲食攝取不當,飲食態度扭曲,但本研究受試者目前並未有明顯之「女運動員三症候群」症狀。Item 台北市國中生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2007) 黃瓊慧; HUANG,Chiung-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九十四學年度七、八年級之全體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共獲得有效問卷1018份。本研究以「身體意象量表」、「休閒活動量表」、「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研究樣本參與休閒活動之類型,以娛樂性的休閒活動所佔比率最高,其次為體能性及知識性之休閒活動,較少參與社交服務性、藝文性的休閒活動。 二、男生對自己的外表評價最差,健康評價最好,重視體能鍛練;女生對自己的外表、體能評價普遍較低,對健康評價最好,較重視外表的裝扮,覺得自己過重,擔心自己變胖,比男生重視體重的變化。就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來看,男、女生對於健康、臉部較滿意,對身高及體重較不滿意。 三、較常從事休閒活動者,對於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有較好的評價,較滿意度身體各部位;另外,對於身材外表的修飾較重視,主動培養良好的體能,追求健康的身體。 四、在乎重要他人對自身外表的評價者,對自我的外表有較高的評價,重視外表的打扮及健康生活的要求,較關心體重的變化,且自認為體重較重。 五、整體而言,個人背景因素方面,以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對身體意象最具預測力,其次為身體發展成熟度、家庭社經地位、年級;休閒活動方面,以體能性休閒活動對身體意象最具預測力,其次為知識性、娛樂性、社交服務休閒活動;藝文性休閒活動則不具預測力;在重要他人評價方面,父母評價、同儕評價對身體意象皆具有預測力。Item 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為例(2006) 吳美慧; Wu, Mei-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全部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共獲得有效問卷629份。本研究以「身體意象量表」、「內省智能量表」、「偶像明星的身體意象訊息量表」、「對重要他人評價的看法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男生對自己整體身體的看法(外表、體能、健康等層面)較女生為正向、積極。男生比較重視體能運動;而女生則重視外表修飾。女生明顯比男生在意體重的變化,而且容易主觀的高估自身的肥胖程度。就身體各部分滿意度來看,男、女生皆對頭髮、健康、臉部較滿意,對體重和身高較不滿意,女生尤其對腰部以及容易囤積脂肪的下半身不滿意。 二、體重「過重」或「肥胖」、有被嘲笑經驗、發育「太早」和「太晚」的學生對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評價和身體各部分滿意度愈低,愈不注重體能訓練,但是較為關注體重變化及容易自覺體重較重。 三、青少年的內省智能愈高時,對身體意象的看法與評價愈正向、積極,其對於自己外表、體能和健康感到愈滿意,以及對於自己體能和健康的關注程度亦愈高。愈會去懷疑偶像明星身材外表的真實性。也愈不在乎外表被嘲笑。 四、女生比男生認同偶像明星的身材,承受偶像明星的身材外表所造成的社會壓力也比男生大。比較會學習、模仿偶像明星的外表裝扮,減肥的意願也比男生高,對外表的修飾也投入較多心力。 五、愈在乎父母、同儕評價者,其對體重的變化愈注意、自覺體重愈重、對身體各部分愈不滿意,在身體外表的修飾投入越多,但對自己的健康評價愈差。 六、整體而言,以內省智能為預測身體意象的最佳變項,其次是社會壓力、認同度、發育情形和性別等變項具顯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