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青少年親子關係狀況與學習需求評估(2007) 李乃佳; Nai-Chia Lee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親子關係狀況並評估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學習需求。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採方便取樣大台北地區國中、高中、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獲得有效樣本665份。研究工具包含「親子關係量表」、「親子關係學習需求量表」以及「個人基本資料」;其中,青少年親子關係之內涵是由「訊息交換」、「情感傳達」、「問題解決」、「生活參與」和「角色期望執行」等五個構面組成。所得資料以SPSS 10.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皮爾遜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 青少年親子關係狀況: 1. 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品質仍有再提升的空間。 2. 女生與父、母親的關係優於男生。 3. 與父親關係好的青少年,與母親的關係也是好的。 4. 青少年親子關係在高中職階段存在轉折點:高二青少年的親子關係最差,高三青少年的親子關係提升。 二、 青少年親子關係學習需求評估: 1. 家庭教育專家及青少年對親子關係學習需求的看法大致相同。 2. 對親子關係有學習需求的青少年,其親子關係是好的;反之,對親子關係沒有學習需求者,其親子關係較差。 3. 國中及高中職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優先學習議題包括「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使用多樣化的方式與父母交換意見」、「使用外顯的、多樣化的方式表露情感」和「尋求外界協助解決親子問題」。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相關建議給予青少年、青少年父母、學校教育及未來研究。Item 高中家政教師課程決定歷程之研究(2003) 吳妮真; WU, NI CHEN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家政教師從事教職之歷程與其教育理念、探究家政教師課程決定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以及比較家政教師課程決定結果與現行課程標準之差異。 為達研究目的,採質的研究取向,透過深度訪談蒐集資料。研究對象限定公立高中家政教師,研究工具包含訪談大綱、錄音設備、訪談日誌、研究者本身。 本研究共訪談六名女教師,一名男教師。訪談對象年齡介於47歲至26歲。任教高中階段的教學年資最長者為十九年,最短者未達一年。高中家政教師的就業選擇歷程中,大學聯考具決定性關鍵,就業考量包含高中時期的學校教師給予的影響、個人本身的興趣與經驗、家庭的情況及家人鼓勵等因素。 高中家政教師的家政教育理想為:1.家政是生活、提升生活水準、是哲學的實踐、2. 家政是非純粹理論的學問、3.家政的核心內容是飲食、服裝與家庭生活、4.家政是站在經濟觀點來理家。家政課程目標為:1.具有飲食、服裝與家庭生活相關的知識、2. 會自己思考,並有能力選擇良好的生活型態、3. 擁有自信、4. 會惜福 家政教師課程決定的歷程依序為課程目標、課程架構與教材的來源、課程內容安排,時間分配與單元順序決定,以及教學活動與評鑑課程的方式,課程決定的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與學生討論。家政教師所設定之課程目標,主要以自己所理解的家政教育為設定課程目標的依據,其次是觀察社會現象、發現問題後決定該科之課程目標,主要希望學生有生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影響高中家政教師課程決定之影響因素,主要可分成五大類,包含1.教師本身的因素、2.課程標準與教科書、3.學校內的因素、4.學校外的因素及5.季節、時令與節慶。 比較家政教師課程決定結果與課程標準規定之差異,教師實際所進行之家政課程無法完全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 高中家政教師之家政教育理念忽略了課程標準上訂定之目標中培養建立幸福家庭的信心及啟發繼續研習家政的志趣兩項。家政教師自訂課程包羅萬象,包含家庭的變遷、性別角色、下午茶、泡咖啡、手工藝等。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課程綱要修訂者、教科書編寫者、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工作、家政教師與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