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對話式閱讀介入對提升自閉症幼兒詞彙理解之成效
    (2022) 李禕禕; Li, Yi-Yi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討對話式閱讀介入對自閉症幼兒詞彙理解之成效為何。研究對象為三位就讀新北市公幼之自閉症幼兒,其生理年齡介於五歲到六歲半之間。本研究採單一受試法,以跨受試多探試設計,介入處理期三至四週,期間至少進行十二次介入。詞彙理解的資料收集以研究者自編之繪本詞彙理解測驗為主,以比較受試幼兒於基線期和處理期,對繪本詞彙理解之變化,以及保留期之詞彙理解維持成效。處理期的對話式閱讀介入,為根據Whitehurst等人所提出的對話式閱讀策略與受試幼兒進行共讀。研究結果發現,對話式閱讀介入能對受試幼兒的詞彙理解產生中等到極高的立即效果,亦在保留期具有維持效果,且對話式閱讀介入與自閉症幼兒的詞彙理解具有功能關係。本論文亦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者、家長及教師提出建議。
  • Item
    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對幼兒認字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之影響
    (2012) 陳惠茹
    本研究以94位就讀於桃園縣龜山鄉公私立托兒所3至5歲幼兒為對象,探討成人採用文字指引策略帶領共讀活動對幼兒認字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的影響。研究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前測全體幼兒的一般認字及目標字彙辨識能力、詞素覺識和書本及文字覺識兩項認字後設語言能力,並調查幼兒家庭親子共讀及認字活動情形,依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狀況,均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各每組各47人。第二階段進行童書共讀活動,由研究人員分別對實驗組及控制組的幼兒,採用文字指引策略及對話式共讀方式,於十週期間,每週進行兩次,帶領共讀二十本童書。第三階段進行認字能力、目標字彙辨識、詞素覺識、書本及文字覺識後測,比較兩組幼兒前後測各項分數的變化,並分析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對提昇3-6歲不同年齡層幼兒認字各項能力的成效。 帶領實驗組幼兒共讀童書時採用之文字指引策略,主要是以指讀文字的方式引導幼兒對文字的注意力,每次共讀時由書本封面開始,針對書名、作者、插畫家等部分加以說明,並強調閱讀慣例、圖文對照等書本及文字覺識的提示;另從每本童書中各選出二個目標字彙製作字卡,在共讀時另外加強說明其形、音、義,帶領幼兒進行字彙命名,並延伸造詞活動及同音異字的詞素覺識訓練。帶領控制組幼兒時,則以對話式共讀方式進行,運用對話回饋和討論互動的方式,邊說故事邊針對故事角色、情節做提問,要孩子預測情節的發展、或者搭配故事內容和孩子進行生活經驗的延伸討論。 研究結果如下: ㄧ、採用文字指引策略共讀童書較對話式共讀能顯著提升幼兒整體的認字 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 共讀活動後,參與實驗組文字指引策略共讀童書活動的幼兒,在一般認字能力、目標字彙辨識能力、詞素覺識、書本及文字覺識等四項分數都呈現進步的情形;控制組幼兒之各項能力,並未全面提升,甚至出現小幅退步的不穩定變化。以多變量共變數分析(MANCOVA)考驗兩組兒童在共讀活動介入後認字能力、目標字彙辨識能力、詞素覺識、書本及文字覺識的前後測分數差異,以幼兒在前測時的認字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為共變量進行統計校正,結果發現:實驗組和控制組幼兒整體的認字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的分數差有顯著差異(Wilks Λ=.79, F(4,85)=5.78, p=.000),以文字指引策略帶領共讀童書,對提升幼兒認字後設語言能力較對話式共讀具有顯著的效果。 二、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能提升幼兒認字及目標字彙辨識能力 在進行十週共讀活動後,實驗組幼兒的認字量平均增加5.87(SD=8.08),控制組增加2.89(SD=7.50),以認字前後測的差異分數為依變項,幼兒前測認字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做為共變量進行統計校正,多變量共變數分析(MANCOVA)的結果發現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認字進步情形有顯著的差異(F(1,88)=5.99,p=.02),若要藉由共讀童書來提昇幼兒的認字能力,以文字指引策略帶領幼兒共讀比採用對話式童書共讀更有成效。 參與共讀活動後,實驗組幼兒對目標字彙辨識能力平均進步1.74分(SD=2.40),控制組進步0.17分(SD=1.07)。以幼兒前測各項認字及認字後設語言能力為共變量,共變數分析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和控制組幼兒前後測辨識目標字彙差(後測-前測)有顯著的差異(F(1,88)=25.27,p=.000)。成人在帶領幼兒共讀童書過程中,特別針對某些字彙的字形、字音、和字義加以說明,並引領幼兒進行字彙的造詞、及同音異字詞素的區辨,可以顯著提昇幼兒對這些目標字彙的辨識能力。 三、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能提升幼兒的書本及文字覺識 比較在共讀活動前後實驗組和控制組幼兒書本及文字覺識能力的分數改變情形,排除前測階段幼兒各項能力的影響後,兩組幼兒的書本及文字覺識差(後測-前測)有顯著的差異(F(1,88)=22.68,p=.000)有顯著的差異(F(1,91)=9.343,p=.003),其中筆畫及部件進步程度的差異達到顯著的水準,書本概念、閱讀慣例、及文字概念三部分則未達顯著。 以本研究所採用的文字指引策略帶領共讀童書,對增進幼兒之中文字筆畫和部件的知識比對話式共讀具有顯著的成效,也能同時提升幼兒的書本概念、閱讀慣例及文字概念的知識。 四、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能提昇不同年齡層幼兒認字能力 各年齡層幼兒在參與共讀活動後,認字能力均有進步,3-4歲組平均增 加3.63分(SD=6.42),4-5歲組平均增加6.27(SD=7.09),5-6歲組增加最多,平均增加7.75分(SD=10.15),本研究的文字指引策略帶領共讀,可以增進三個年齡層幼兒的認字能力,但5-6歲幼兒進步的幅度較大。 各年齡層幼兒在參與共讀活動後,對目標字彙辨認分數均有進步,3-4歲組平均增加1.19分(SD=1.47),4-5歲組平均增加2.13(SD=3.34),5-6歲組平均增加1.75分(SD=2.11),以本研究的文字指引策略帶領共讀,可以增進三個年齡層幼兒的目標字彙辨識能力。在共讀活動介入後,4-5歲幼兒進步最多,而這些幼兒也是一般認字能力較佳的一組,顯示原來認字能力較好的幼兒,在參與共讀活動後,能以原來的認字能力為基礎,出現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能提昇不同年齡層幼兒書本及文字覺識能力 在書本及文字覺識能力部分,三個年齡層幼兒在共讀活動後均有進步,3-4歲組平均增加5.31(SD=7.14),4-5歲組增加1.40(SD=3.96),5-6歲組幼兒則平均增加2.56(SD=4.19),3-4歲幼兒進步最大,但三個年齡層幼兒的進步情形並未有顯著的差異。 由書本及文字覺識四個分測驗分析,三個年齡層幼兒在參與共讀活動後,書本概念、閱讀慣例、文字概念三個分測驗分數均有增加,且都是3-4歲幼兒進步幅度最大,而在筆畫及部件部分則是5-6歲幼兒進步最多。
  • Item
    幼兒園家長之親子共讀目標研究
    (2017) 吳慧怡; Wu, Hui-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家長的親子共讀目標,以及父親、母親和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對親子共讀目標設定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改編後Evans& Williamson(2003)的「家長親子共讀目標問卷」來調查台灣家長之親子共讀目標。正式問卷以目前有進行親子共讀的大班幼兒父親以及母親為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的方式對台北市五個行政區以及新北市七個行政區蒐集樣本,有效問卷為590份。研究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1.幼兒園家長普遍對親子共讀目標的重視程度為次之重要,其中「刺激發展」向度為父親最重視的親子共讀目標,「情感聯繫」向度為母親最重視的親子共讀目標,「安撫」向度同為父母親重視程度較低之親子共讀目標;2.母親在「情感聯繫」和「享樂」向度上的重視程度均高於父親,且母親與男性幼兒共讀時,會較重視與孩子的情感連結和孩子在過程中能享受閱讀;3.低社經和中社經家長對「安撫」向度之重視程度高於高社經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