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Item Phillip 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的省察及對臺灣十二年國教的借鑑(2024) 李大任; Lee, Ta-Jen本研究檢視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之教育理念、政策及教育現狀落差時,發現近年臺灣的教改困境,與英國學者Phillip Brown所關注的家長主義(parentocracy)教育現象相仿,因此試圖藉由探討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衝擊教育體系之省察,反思十二年國教下臺灣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發展困境。本研究回顧Brown所謂家長主義教育觀在英國的形成背景、梳理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的理解與反思歷程、探討Brown回應家長主義的「理想教育觀」及其思想淵源。並藉由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之反思論點,解析十二年國教下臺灣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發展困境與家長主義教育觀之關聯,並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Item 均等與適性的政策探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的評估(2021) 邱仕凱; Chiu, Shih-Kai本研究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前後,在教育機會均等與適性教育兩個主軸的成效。使用後中資料庫102及104學年度已釋出的公共版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臺北市某完全中學教師10人進行訪談。統計方法以SPSS 24.0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十二年國教政策實施初期:(一)在均等與適性兩個主軸的實施成效顯著提升;(二)學生對學校硬體設備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提升,但可能因教師的使用率偏低,故學生對學校教學設施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降低;(三)學生在擇校時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但因政策變動的因素,亦重視傳統的升學考量;(四)學生對國中適性輔導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提升,但個體的適性發展仍受到家長意見、主流價值、大眾媒體與流行產業的影響;(五)父親教育程度與職業地位屬中間層級的學生,對國中硬體設備與教學設施改善的知覺程度顯著提升;(六)無論父親教育程度與職業地位為何,學生在擇校時皆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但因政策變動的因素,亦重視傳統的升學考量;(七)家庭經濟困難與尚可的學生,在擇校時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但因政策變動的因素,亦重視傳統的升學考量;(八)家庭經濟充裕的學生,特別強調個體與學校的適性發展,反而對傳統的升學考量較不重視;(九)無論父親教育程度、職業地位與家庭經濟程度為何,學生對國中適性輔導改善的知覺程度皆顯著提升。最後針對研究的結果,提出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