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研究(2005) 巫由惠本研究旨在探討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適宜性及合理性,並透過訪談以瞭解學校主事者、專家學者,以及教育部主管司行政主管三者間之意見與看法。研究方法以文獻探討之理論基礎為架構,再進行訪談研究探討,文獻探討主要採以西方國家英、美、加之退場實例與經驗為模式,訪談部分則針對公私立大學校院之校長五位、專家學者五位,以及教育部主管司行政主管二位進行訪談,以瞭解渠等對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的看法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我國高等教育尚未型塑市場化環境,適時規劃退場機制具預警效果。 二、國內外環境條件殊異,退場機制建構應適合我國教育體制。 三、退場法源依據、程序及配套尚未建構完備,政策理念與目的尚待釐清,目前推動實施仍有困難。 四、建構退場機制在提升高等教育功能,無礙高等教育機構多元性發展。 五、退場機制之建構,應由政府與市場共同主導。 六、注重合理決策形成過程,尊重學校成員意見,審慎決定退場方式。 七、建構長期高等教育資訊網路,提供消費者易理解之公開透明選擇資訊。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儘速修定相關法令,建構一體適用之法源依據。 (二)退場機制規劃實施應明確定義、內容及程序,以符政策制定目標。 (三)法源增列績優學校之進場條件與獎勵制度,以增進良性競爭機制。 (四)退場是最後手段,回歸高教品質監督責任,逐步放寬干預管制,賦予大學自主權利及責任。 (五)退場機制正式實施之前,應加強理念宣導與溝通,訂定預警系統與合理緩衝期。 二、對高等教育機構之建議 (一)釐清自我定位與特色,做好品質管理與市場區隔。 (二)執行系所縮編與調整,符合最適經營規模。 (三)加強規劃績效責任制度,強化教師教學品質與責任。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內容方面 建議後續研究可朝以下幾項面向再深入探討:未來具體規劃方向與實施成效是否真能如教育部所預期?執行上是否會產生問題與困難度?對社會、高等教育機構以及成員有何種影響?影響程度如何?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建議後續研究應該再輔以問卷調查,亦可採用比較研究方式再加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