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教育作為一個形構主體問題的研究
    (2020) 楊承熹; Yang, Chen-Shi
    教育長期以來都以自德國新人文主義時期發展而來的Bildung概念作解釋,而Bildung概念的發展又可以以康德、黑格爾對於Bildung的解釋作為基礎。本研究試圖從主體問題著手,嘗試挖掘我們長久以來在教育以Bildung作為詮釋的概念下所預設之主體,指出此預設主體所產生的無法自由自我形構之爭議,並試圖尋找筆者所認為較為真實,不被本質所預設、在自我形構上較為自由之德勒茲所提出之主體觀,試圖加以了解德勒茲主體在個體的自我形構以及形構過程與外界關聯上呈現怎樣的風貌。最後並試圖以此主體的自我形構經驗嘗試對教育的Bildung論述做一補充建議。 本研究的結論認為,依Bildung脈絡下所預設之主體觀,往往造成個體自我形構以普遍理性為依歸而喪失許多生命經驗其他的可能性,再者,便是這樣理性主體與外在的和諧關係是藉由犧牲個殊性、差異性換取而來的,換言之,我們在自我的形構上總是受制於理性模式以及由理性模式發展而來的共同體論述,並沒有取得自由。而德勒茲所提出之以實驗性經驗構成之主體,一再表明了我們在主體自我形構上能夠通過拒絕並逃逸、踰越既成模式來顯現出相對於以往的自由。並且在形構過程中與外界產生不同於以往和諧的修正式關係。 本研究對於教育的Bildung論述的建議,在個體的自我形構層面上,Bildung應該不同於以往而是種永恆的創造,而非純然只是以理性或是絕對精神來啟蒙人自身進而塑造完善的理性主體,而更多的是企圖去將一個人的生活轉變為一種「創造」。在主體形構過程與外界關聯層面上,Bildung或許應該意謂著:「沒有目標的Bildung」。主體形構過程與民主社群的和諧關係處於一種本質上無法完成但彼此間可以形成一種修正式檢驗關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