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
    (2012) 黃鈺婷; Huang, Yu-Ting
    本研究係以一所新北市國小英語領域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個案,分析該校英語領域為因應新北市活化課程方案而推動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演進歷程與特性,以及產生的影響,以供其他學校在面對新政策變革時,欲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時的參考。本研究採用現場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並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相互檢證,以形成研究的發現與結果,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獲致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活化課程政策激發教師組成專業學習社群。 二、分享的文化為熱情國小英語專業學習社群成功運作的關鍵因素。 三、共同願景、合作分享與行政支持為熱情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支持性條件。 四、熱情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初始階段具有連結需求、建立共同規範與價值觀、積極的實施計畫與倡導型的領導作為之特色。 五、執行階段具有對等、尊重與關懷之關係、分享性領導、同儕壓力與磨合與技術的支持與情感的激勵之實踐行動歷程。 六、社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及學生學習動機,且提供初任教師支持環境。 七、專業學習社群任務達成,運作的迫切性不在。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宜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與學習領域建立人才資料庫,讓社群 在規劃講題、講師和教學計畫時,資源能豐沛。 (二)研發完整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檢核機制,讓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學習成效的成果得以展現。 (三)經費之補助乃社群成立的誘因之一,可採取競爭性的補助經費,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成效的社群給予差別性的額外補助。 二、對國民小學的建議 (一)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1.社群成立的任務應定期省思與回顧,訂定出短期、中期與長期發展目標 2.學校行政給予專業學習社群倡導與支持,提升其專業領導知能 3.創設相關誘因與獎勵機制,使社群制度化和常態化 4.增加學校內與外的專業學習社群間交流互動的機會 (二)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議 1.講題與講師的規劃非分配,而是討論出來的共識 2.找尋出資深與新進教師的需求 3.善用資訊網路平台,將社群的智慧資本得以流轉與累積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範圍 1.研究範圍朝多重個案及不同層級的學校發展 2.研究對象擴大範圍 (二)轉換研究主題與觀點 1.以「學校文化」的觀點探究 2.以「微觀政治學」的角度探究
  • Item
    佛洛姆(E. Fromm)生命情態論及其在教育上的蘊義
    (2019) 黃鈺婷; Huang, Yu-Ting
    佛洛姆(E. Fromm, 1900-1980)為世界著名的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其著作鼓勵人們勇於追求自我、強調愛的藝術,並相信人類的獨立自主能力及實踐自我的價值。本研究期望透過佛洛姆的生命情態論分析臺灣教育所展現的強烈占有型生命情態,進而找出教育問題的解決之道,促使教育回歸本質。 本研究以佛洛姆重要著作《生命的展現》(To have or to be?) 為主要的分析文本,並輔以佛洛姆的其他學術著作及其生長背景進行探討。研究方法使用概念分析法與教育詮釋學,析論佛洛姆所謂「占有型生命情態」(Mode of having)與「存有型生命情態」(Mode of being)的內涵,最後以佛洛姆的生命情態論來剖析現今臺灣社會的教育問題。分以下三個面向討論: 1.父母對於孩子的占有型與存有型的生命情態。 2.教師對於孩子的占有型與存有型的生命情態。 3.現行教育政策面的占有型與存有型的生命情態。 筆者以前述三個面向探討臺灣教育的存有問題,希冀以佛洛姆的生命情態論的介紹能有助於改變為人父母者之教育觀念以及教師之教學態度,進而促使教育展現本質意義。期望透過佛洛姆之存有理論的啟發,使教育更全面發展,走向「存有型生命情態」的孕育。相信成人若能以「存有型生命情態」中開闊的心胸思考孩子真正所需,便能讓孩子回歸自我。存有型生命情態的教育能夠擔綱孩子成長的重要角色,使孩子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若能打造更開放、寬闊的人文空間,就有機會成就孩子獨特的生命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