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公民教育內涵之分析
    (2003) 陳鏗任; Chen, Ken-zen
    香港在政治上回歸中國的處境,帶來了港人公民身份的改變,也讓公民教育在香港成為重要的議題。殖民地時期的教育不重視民主社會的公民參與能力的培育,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治設計,需要積極、有效能的香港公民來加以落實。因此特區政府在回歸前後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目標,修改各科的課程大綱,勾勒出未來的香港公民的形貌。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在瞭解香港中小學公民教育的內涵以及問題。論文之發展軸線,一是以文獻回顧,理解香港公民教育的社會背景、發展與問題,以及港人對於公民教育內涵的爭論、困境與願景;二是透過內容分析法,蒐集目前香港中小學(小一至中五)所使用的相關教科書,分析文本中的公民教育內涵。 本研究對於香港公民教育有如下的結論: 一、香港公民教育的面貌 香港對公民教育較過去更為重視,《學校公民教育指引》的公布成為學校推動的指導原則,所採用的教材內容有助於香港中小學生瞭解香港社會,鼓勵學生願意與政府配合。整體來說,公民教育雖然受到政治力量的影響,但仍有不錯表現。 二、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特點 香港政府對於教科書中的「學」與「教」非常重視,顯示了教科書在香港的學校教育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從物理層面來說,本研究所分析的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外貌精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照顧學生閱讀的便利;從內容層面來說,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與輔助教材豐富,有錄音帶、學習光碟、地圖集、學習網站,學生能夠從中學會對自己有幫助的學習策略等,是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特點。 三、香港中小學教科書的公民教育內容分析 公民教育的養成端賴常識、經公與政公科。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社會知識、價值德行與參與能力三個層面中,以參與能力的內容佔比例較高。其中社會知識的培養以經濟知識最為完整,價值德行多為社會所認可、較不特殊,參與能力旨在讓學生瞭解政府運作,願意與政府配合,顯得被動。 基於研究發現,本研究分別針對香港公民教育,香港中小學教科書之發展,以及對臺灣公民教育之啟示等提出建議事項.最後,本研究並且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公民教育、教科書分析、香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