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bell hooks黑人女性主義教育觀對台灣新移民女性教育的啟示
    (2014) 許雯茜; HSU, WEN-CHIEN
    本研究以理論分析法,針對bell hooks的女性主義理論、反種族主義理論進行分析,並據以探究其教育理論之藴意與內涵。本研究主要目的包括:一、研究bell hooks教育理論的淵源與發展。二、分析bell hooks教育理論當中性別與種族的交互關係。三、探討bell hooks教育理論對台灣新移民女性教育的啟示與應用。四、對新移民女性在教育當中建立主體性提出可能的方法與建議。 hooks在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上和第二波女性主義有承先啟後的關係,對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有批判也有承繼,提出男性不是女性的敵人而是盟友,並且批判白人女性以所有女性的代言人自居所發展出的女性主義理論。而其反種族主義理論,則是批判男性中心的黑人權力運動,提出「黑人性」的概念取代黑人權力運動當中盛行的新民族主義。主張喜愛黑人性能夠破除黑色被他者化、商品化的問題,並提出後現代黑人性,挑戰傳統黑人認同當中的本質主義概念。hooks的教育觀主要包含幾種要素,分別是「學習批判思考」、「去殖民化的教育」和「建立主體性」,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則是作為一種自由的實踐,使個體建立主體性,達到真正的自由。 性別與種族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體系,彼此相互影響,並且在兩者之中都存在著階級的差異。在台灣的新移民女性身為性別、種族、階級三方面的弱勢,處在社會的最邊緣,在其建立主體性的過程中所遭遇的障礙包括被社會問題化、媒體呈現的負面形象、身體的商品化、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自我表達與描述、以及在保留原生文化與融入台灣文化之間的兩難。針對這些困境,研究者建議在台灣所提供的新移民女性教育,應該讓他們擁有和壓迫者對話的能力、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擁有能夠以原鄉語言和中文表達自我的能力與空間、以及在其所處的社會結構邊緣做出抗拒的能力,最後以愛為中心,透過教育實踐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