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提升高中聽覺障礙學生的科學素養之系列研究
    (2021) 林佳穎; Lin, Jia-Ying
    本研究之目的為提升高中聽覺障礙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理解高中聽障生對科學家與科學之態度出發,進而發展出一系列提升高中聽障生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閱讀能力與科學知識之研究。首先,研究一使用「畫科學家測驗」以瞭解高中聽障生持有之科學家意象。並參考先前研究發展出「現代科學家檢核表」,並將68位高中聽障生的繪圖資料進行檢核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持有之科學家特徵最多為整潔乾淨、男科學家、中年以上與有好奇心;學生持有之科學家類型以刻板印象為最多,並發現學生畫出無關科學家的比例偏高;此外也發現女學生持有較正面的科學家意象,男學生持有較負面的科學家意象,不同年級學生持有之科學家意象無顯著差異,並經由深度晤談發現學生對科學較不感興趣,也認為自己較不適合學習科學。研究二以提升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為目的,指導3位高中聽障生參與科學展覽,以及發展出科學探究課程。本研究使用美國奧勒岡州教育部(ODE)提出之「科學探究活動評分表」分析學生之科展作品書,分析結果顯示學生之探究能力各項目分數皆高於4分,顯示出參與科學展覽可以培養學生之探究能力。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學生實驗日誌與教師省思日記,發現有學生提及做實驗的過程很有趣,也有學生覺得自己更瞭解科學家的工作,未來可以多嘗試科學相關活動,顯示出參與科學展覽可以提升科學興趣、提升參與科學的自信心與對科學家持有正面態度。研究三以提升學生科學閱讀能力為目的,將斷詞與科學語言遊戲教學融入細胞分裂課程中,研究對象為7位高中聽障生,使用細胞分裂文本斷詞測驗、細胞分裂閱讀理解測驗與細胞分裂概念理解測驗為工具,以測驗教學前後的學生學習成就表現。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斷詞以及概念理解之前測與後測成績皆達到顯著差異(P<.05),表示科學語言遊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斷詞能力與科學概念理解。 研究四以提升學生科學知識為目的,研究者設計出擴增實境DNA課程,研究對象為9位高中聽障生,研究工具為DNA紙筆測驗和DNA繪圖測驗以及課程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學生DNA紙筆測驗的前測與後測成績(P<.05)與DNA繪圖測驗前測與後測成績(P<.001)均具有顯著差異,表示擴增實境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DNA概念學習。從DNA繪圖分析可知,學生於教學後皆能畫出一種以上的DNA表徵模型,顯示出擴增實境能提升學生的模型表徵能力。本研究並發展出「DNA心智模式評量表」,將DNA心智模式分為0至6等級,用以分析學生之DNA繪圖。分析結果顯示,教學後可以提升多數學生之心智模式層級,但學生持有之DNA心智模式仍未達到科學模式。 本研究進行四個研究,透過這些研究以理解聽障學生對科學家與科學之態度,並設計出能提升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閱讀能力與科學知識之課程。期望本研究能提供科學教育研究者、特殊教育研究者與教學現場老師們從事研究與教學之參考,並能拋轉引玉,使得更多研究者或教師關注聽障生的科學教育。
  • Item
    技術型高中工業類科學生科學素養內涵之建構及評量工具之效化研究
    (2015) 許綺婷; Chi-Ting Hsu
    本研究的目的為發展技術型高中工科學生科學素養的向度與指標,然後根據此向度指標發展並效化技術型高中工科學生科學素養的題本。本研究區分為兩個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一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專家諮詢,初擬技術型高中工科學生科學素養的內涵,續透過兩回合的大慧(Delphi)調查尋求28位學者以及41位技術型高中教師的意見,經由大慧調查的統計分析,以及兩次的專家會議達成共識,最後確立技術型高中工科學生科學素養架構。此架構總共有五個向度,包括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向度A)、運用基本科學探究與溝通的能力以解決問題(向度B)、運用科學思考的能力於日常生活中(向度C)、應用科學知識與方法於所在職域中(向度D)、具備對科學的適當態度與行為意向(向度E)。 研究目的二為根據目的一所建構之科學素養向度與指標,發展出評量技術型高中工科學生科學素養的題本,並效化此題本。初步的效化結果顯示題本具有專家效度以及內容效度。339位學生的作答資料用以提供資訊並建立效標關聯效度和構念效度,前者受到支持,後者則有改進的空間。「科學素養」總題本達到高的Cronbach’s α係數,且題項分析的結果在可接受的範圍。最後,基於研究結果提出對於技術型高中課程內容設計的建議。
  • Item
    利用資訊管理系統開發科學新聞教學資源平台之研究
    (2015) 呂欣晏; Lu, Hsin-Yen
    媒體中的科學新聞能真實反應一般大眾對於當代科學的認識,若能將良好製作的科學新聞融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教科書中之科學與生活連結,進而提昇科學素養。本研究旨在以156集「科學不一樣」科學新聞為內容,利用資訊管理系統開發科學新聞教學平台,幫助教師快速找到所需之多媒體新聞教材以提升教學品質和效率。 本研究使用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與評估(ADDIE)步驟進行開發,採質性取向,以半結構式問卷訪問五位中等學校理科教師。研究初步分析發現教師在使用經驗上,經常無法整合科學新聞,需要花費心力搜尋與編修,因此對於本平台有極大的需求。是故,本研究依照教師的意見進行開發科學新聞教學資源平台。本網站共分為首頁、科學不一樣、教學資源、搜尋引擎,四大部份。本研究發展後期,針對網站內容請教師給予評鑑及回饋。教師整體認為本網站架構清楚使用簡單,符合教師需求及期許,未來持續累積更多教學資源的內容,將對於現職老師將科學新聞融入教學之中有實質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