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作業程序之研究
    (2011) 林芳伶; Fang-Ling Lin
    表演藝術產業孕育豐富的文化資產,表演藝術團體運用有限的資源保存其作品,若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化,進行數位典藏,將能讓表演藝術此一豐富的文化資產得以長久保存。本研究旨在探究已實施數位典藏之表演藝術團體的經驗,包括導入動機、導入前後工作流程與組織之差異及面臨之困難問題、後續效益與加值應用;對於未實施數位典藏表演藝術團體,則瞭解其未導入的原因及導入意願,並期藉由已導入團體之經驗,做為未導入者之參考;對於曾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數位典藏的學界或文化機構,則瞭解其與表演藝術團體合作數位典藏之模式。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共訪問十位受訪者,其中包含七家表演藝術團體、兩家學術單位與一家文化機構,研究結果發現:(1)表演藝術團體主要受外在、內在因素影響與提升作品內容價值而導入數位典藏;(2)制定數位檔案規範有助於表演藝術團體之資料管理;在導入數位典藏時,表演藝術團體多採任務編組之方式進行;(3)著作權為數位典藏重要之課題;(4)表演藝術團體與學界跨領域合作,並建立團隊領導中心,以進行數位典藏;表演藝術團體從數位典藏實作當中獲得合作經驗;(5)數位典藏建置有益提升表演藝術團體曝光度;(6)數位典藏建置對加值應用之助益有待觀察評估;(7)經費不足為表演藝術團體未導入數位典藏之關鍵,產學合作提高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之意願。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表演藝術團體與政府單位提出建議,在表演藝術團體方面,建議以專案尋求與具備數位典藏經驗之學術單位或文化機關的合作機會;政府單位方面,期望政府能夠指定專責部會,如文建會,來輔導表演藝術團體導入數位典藏。未來研究建議則有:(1)採用問卷普查對更多表演藝術團體資料保存與數位典藏情形進行瞭解;(2)國內表演藝術團體是否可能發展如柏林愛樂之線上購票欣賞表演的機制;(3)針對數位典藏所產生之後續效益與應用成效進行探究。
  • Item
    美術館數位典藏詮釋資料欄位專業使用者需求之研究
    (2009) 王蓓瑜
    本研究探究專業美術研究人員對於美術館在數位典藏中所採用詮釋資料欄位的需求,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利用內容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來蒐集研究資料。第一階段使用內容分析法,觀察並比較分析國內三所公立美術館與國外六所美術館網站中藏品查詢系統所提供的詮釋資料欄位,包括查詢欄位及作品詮釋資料呈現欄位。第二階段中使用訪談大綱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國內十二位美術專業研究人員,探討這些專業使用者對於美術館網站中藏品查詢系統所提供欄位的需求,包括希望增減的欄位與使用欄位所遇到的問題,並請教其心目中的理想欄位有哪些,以及平時蒐集美術相關研究資料的管道與來源。 綜合蒐集的研究資料,分析比較後獲得下列面向之研究結論:一、國內外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欄位之特色與差異;二、專業美術研究者使用欄位之現況及經驗;三、專業美術研究者在使用欄位時的問題;四、專業美術研究者蒐集資訊的管道與來源;五、專業美術研究者對於作品資料欄位項目的需求。 最後提出本研究的建議,包括:一、對國內美術館藏品查詢系統採用詮釋資料欄位的建議:可再增加作品相關聯結與延伸閱讀資料,以及有關作者更多的相關資料。二、對系統提供的詮釋資料欄位進行分層,並提供更多延伸線索與相關聯結:使用者會希望提供有關作品越多的資料,但認為須將詮釋資料欄位進行分層。三、建立美術館藏品的聯合目錄:能查詢的資料數量會更多,資料範圍也會擴大,並且節省使用者跨網站花費的時間。
  • Item
    數位典藏商業授權應用之探討
    (2007) 趙娟兒
    在市場法則之下,數位內容透過商業化授權所獲得的效益與產值特別突出,而數位典藏產出為數眾多的數位內容,為我國文化藝術長久之累積,透過商業化授權的概念,進行後續的內容設計與加值,文化產出將更形多元,文化精神易於傳播與延續,方能締造細水長流的產業價值。要能完整發揮授權精神,須藉由智財擁有者、授權代理商、設計製造商、行銷通路平台,上中下游分工協力,加上政府單位的協調與政策法令的配合。本研究以瞭解授權基本知識與探討國際授權產業發展為基礎,並訪談調查國內目前以數位內容進行商業化授權應用之10家文化藝術領域業者,彙整國內外授權應用之發展現況,期對我國發展授權產業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
  • Item
    宗教研修學院導入數位典藏工作流程的行動研究
    (2015) 劉寰鑫; Liu, Huan-Hsin
    各宗教研修學院或機構,其保存之文物歷史久遠,種類繁多,裏面蘊藏他們的教義及核心價值,數位典藏正好賦予這些文物新的生命。 數位典藏的成敗在於工作流程的規劃是否完善,執行是否落實,它是許多人力、經費與數位技術的結合。 本研究最主要探討一貫道崇德學院,自民國34年以來搜集來自世界各國的訓文,這些訓文都以紙本文獻方式呈現,所以整個數位化方案採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之「文書檔案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為範本,參酌「法鼓文理學院」的經驗與技術,規劃出屬於「一貫道崇德學院」文獻類的數位化工作流程。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實作「一貫道崇德學院」文獻數位化工作流程,在行動研究的「計畫」流程中,歸納了「法鼓文理學院」的訪談資料、文獻分析內容、系統開發可行性方案評估,並以此為依據,進行了後續的執行、觀察、反思程序,最後以系統可用性量表,評估數位化成品導入數位典藏系統後的可用性。 數位化最高指導原則為「原稿無失真」,整個數位化工作流程最大的考驗在於「如何能妥善保存已破損不堪且脆化之文獻」,使這些文獻能原稿呈現與延長使用壽限。 最後的研究成果顯示,數位典藏帶給了「一貫道崇德學院」數位化的學術研究工具,賦予了這些紙本文獻新的生命,使之成為雲端寶藏,這些數位化成品可以有效地傳播與應用,而此一「數位化工作流程」可成為範本,提供給有意數位化的宗教研修學院或機構參考使用。 關鍵詞:數位典藏、一貫道崇德學院、法鼓文理學院、行動研究、內容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