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

前言

為全國歷史最為悠久大學之一,其教育、藝術、文學、音樂、體育等領域素來享有盛名。管理學院所成立之系所學程,奠基于此優良基礎上,得以發展具特色之跨領域課程。本院同學修習必備商管專業知識之外,更同時涵養優秀管理者必備的寬廣視野與良好溝通能力,以期成為當代與未來產業之管理與領導人才。

本院願景

培育具全球視野及人文素養之經營管理與領導人才。

整合臺師大多元領域特色,展現管理教學與學術研究之創新。

掌握社會需求及脈動,打造卓越永續之管理學院。

本院宗旨

追求學術卓越、吸引優秀學生、鏈結國際移動、鼓勵產學互動

本院目標

打造優質生師比例、提升雙向國際移動、推動跨院跨界合作。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台灣銀行業動態競爭研究-以金融科技為例
    (2019) 王慧珍; Wang, Huei-Jen
    本研究蒐集台灣8大公股行庫發展FinTech相關金融商品之實際數據,依動態競爭理論之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兩個構面,進行競爭者圖像分析,並以8大公股行庫於 2016年至2018年間,所推出21項FinTech商品上線時程,進行彼此攻擊競爭之回應速度與回應率分析,以實證動態競爭理論。 實證結果與動態競爭理論相同之觀點如下: 1.當市場共同性愈大時,競爭者回應焦點廠商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愈高。 2.當資源相似性愈高時,競爭者回應焦點廠商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愈高。 3.市場共同性在競爭性行動與回應上,是比資源相似性強的預測因子。 4.由於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的競爭不對稱性,競爭廠商與對手相互採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不同。 實證結果與動態競爭理論不同之發現如下: 1.市場共同性愈大時,焦點廠商對競爭者採取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不一定較低。 2.資源相似性愈高時,焦點廠商對競爭者採取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不一定較低。
  • Item
    能耐基礎與競爭互動考量下進入決策--以台灣學名藥產業為列
    (2013) 雷凱莉; Kelly Marissa Ramos
    近期資源基礎理論(RBV)擁護的企業層面研究顯著點出公司的經驗性知識的累積對於有關進入新市場的"路徑依賴",從那裡得來適應或“動態”能力的發展,使一個公司能夠在它的模仿者中保持領先地位,且一貫地獲取更高的收益。 然而,因為這些研究中特別給予進入市場下的資源和能力唯一性和難達成性特權,企業常常會發現自己對某些行動許下承諾時,他們往往低估競爭的景況。 此論文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測試來得知組織的能力是否一定大於直接競爭對手施加的競爭壓力,尤其著重在台灣的學名藥產業在進入決策的階段時。 我們發現,在與以往的組織學習文獻以及研究學名藥策略上一致認可,基於能力的決策凌駕於競爭壓力,但這一發現可能在具有同步賽局特性的行業中會受到限制。 雖然針對行業特點,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比較基於能力的決策(Capabilities-based entry)和基於競爭對手的決策(Rivalry-based entry),同步賽局的特色就是缺乏市場之間的協調,這使得察覺-動機-能力分析法(AMC model),在我們的行業背景下,從動態競爭理論文獻中來看是有缺陷的且無效。 這些發現表明,未來的研究在市場進入策略上應更加謹慎,尤其是在進入賽局中,且這將如何影響進入決策的動機。他們還指出,整合基於資源的研究和從察覺-動機-能力分析法的決策中強調評估管理的需求。